返回

第五十七章 坑杀,坑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确易损坏,但问题是这里可以做到随坏随换啊,旁边就是无穷无尽的原始森林,想要多少木材都随便过去砍,而且还得尽着挑最好的砍。然后从老米湾开始,向东修到开原,再向北到山门,中间还正好顺便补给了辽海卫,而且直接就搞复线,一条向南一条向北,以这种方式再配上载重的马车就足够维持运输了。实际上木轨也没那么易坏,以后还可以学英国人在上面加铁皮保护,防腐问题也不难,毕竟这里是东北而不是江浙,还可以在上面刷油防腐甚至干脆烧一烧。

    总之这个好解决。

    这条木轨道估计也就一百公里多点。

    就算一百五吧。

    十五万米。

    十米一根四条需要六万根,再加上枕木……

    这个好像也没必要用太多枕木,隔两米一根都可以,总之材料这个完全不是问题,关键就在于旁边守着无尽的森林。

    专用马车也很简单,就是中间带凹槽的车轮。

    复线也不需要变轨。

    有故障的直接推出去让路。

    而且不仅仅是这里,如果这种木轨有效,那么还可以鼓动朱元章在北平到黄河之间修同样的木轨,毕竟贴着太行山一样不缺木材。甚至可以从黄河南岸继续修,也就是沿着河南的山区一路修到社旗,这样就可以进入汉江水系,湖广产粮区的粮食直接北运。这样有海运和木轨马车运输,运河也就不是那么重要,运河对沟通南北的确重要,但这个重要有太多替代方案,相反维持运河对于老百姓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a>

    不仅仅是鲁西南,明朝后期的沿淮极度贫穷化,同样也是运河。

    因为必须在保护明祖陵和维持淮安以北航运间取舍。

    保护运河就得维持水位。

    维持水位就得淹泗州。

    保护明祖陵就得给淮河增加新的出海口,但这样就是清口水深下降漕船无法驶过被黄河泥沙淤积的河道。

    明朝中后期就这样在两个取舍间拼命维持,而维持的后果就是凤阳十年倒有九年灾,同样沿着黄河和运河无数劳动力的付出,同样也是黄河一次次的决口。因为必须冲沙,黄河河道必须足够窄,既然足够窄,那就得做好汛期被冲开的准备,毕竟黄河是不会考虑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但如果放弃对这段运河的维持,那事情就很简单了,在苏北挖一条灌既总渠,同时疏浚入长江的水道,被清口和高家堰阻挡的淮河水放出去,沿淮洪灾立刻骤降一多半。

    至于黄河就随便流淌,留出足够宽阔的河道,减弱汛期威力就行。

    现代黄河河道就足够宽了。

    至于淤积……

    那个的确没办法。

    毕竟那根本不是下游能解决的。

    而这个堪称脑洞大开的计划让朱植等人完全茫然,不过既然是杨丰设计的就一定是好的,这时候他在这些人心目中就是无所不能,对于他的话听就行了,用不着怀疑,他说能行的就一定能行。

    总之他们现在都已经开始向着狂信徒发展了。

    然后他们直奔吉林。

    七天后,这支远征军到达吉林。

    然后留下三千人驻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