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周氏的抱怨,杨县令很明智的选择了默不作声——根据经验,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是错!
等周氏抱怨够了,杨县令这才搂住周氏肩膀,说了句:“孩子婚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然还是咱们说了才算。母亲那头,我回头找个理由拒绝。现在大郎正是读书的关键,其他事情,延后再说。”
杨县令笑了笑:“再说了,咱们也得问大郎的意思。我看大郎对她也并没有什么意思。”
周氏心气儿这才顺了,然后嗔怪的看一眼杨县令:“反正你别提我,就说我与你商议,你不同意。不然婆母又要觉得是我的意思。心里该不痛快。”
杨县令连连点头:“我懂,我懂。”
然后扶着周氏躺下来:“时辰不早了,睡吧。明日我们恐怕还得出门,你给我们准备些肉,到时候带过去,总是吃村民的也不好。还有,三郎正长身体,你给他准备些点心肉干的,叫陈斗背着。”
周氏白了杨县令一眼:“还用你想着?我早就吩咐下去了。还有你要喝的茶水饮子,我也一并准备上。外头水不干净。”
“张家这点倒是讲究,他们喝的水,都是煮开了的井水。”杨县令笑了两声;“而且还特地煮了一锅饮子,就用金银花煮的,加了点糖,很是好喝。”
“他家是真的想得周到。”周氏点点头,很满意:“不过咱们也给他们添麻烦了,回头我准备一份礼,完事送过去。”
杨县令恭维道:“夫人也想得周道。”
……
第二日,早饭时候,杨元璋递给了杨县令一卷写得密密麻麻的纸
杨县令诧异接了过来,展开一看,竟是一篇策论。
关于播种机将来前景的策论。
杨元璋的文笔自然没得说,字体也没得说。
而且一条条的,简短凝练,十分清晰。
杨县令一口气看下来,眉梢眼角都透出一股满意,然后大笑着夸道:“好,好,好!说得好!大郎啊,你能想到这些,可见的确是花了心思,也成熟了!十分周全,十分周全!”
杨元璋满面笑容,却指了指旁边吃包子的杨元鼎:“三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