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么,中老年谁不爱这一口呢?
宋大伯果然心动:“采茶是多少钱一天?”
乌兰也没藏着掖着:“150,我家茶叶今年下肥了,长得好,一天可以采五斤左右。你家的多少年没人管,估计不太好采,一个人一天能有三斤差不多?”
她这说的是实话,茶树每年都要修剪,还要采芽儿,否则便会长的张牙舞爪,瘦瘦高高,随风摇摆。
芽尖儿也会越长越瘦,越不压秤。
人站在这样的茶树里,根本看不到头,采茶叶都得先把树枝拉下来才行。
乌兰说的一天采三斤,那还是往高效率说呢!
宋大伯虽然抛荒多年,但是也不是全都忘光了,自家的茶山怎样他心里有数。
别的地方,但凡交通好一点,这样的茶园还可以成片的包给那些大茶商,可偏偏他们这儿,茶不出名,山路不好走,地方也分散……
总之,他家茶园真跟荒野没区别了。
他还在心里琢磨着行不行,毛丽就一口拒绝:“那不行,市场上一斤干茶才两三百块,好的也就五六百,买了就喝还省心。”
“你要是请人采茶,一天不够一斤干茶,工钱反而要搭出去一两百,费那功夫干啥?咱家又不是买不起茶叶。”
这话意有所指,但是乌兰却松了口气,
不划算就不划算呗,毕竟他家请人炒茶叶,那也是正经给钱的。
现在家里四个采茶工,再加上她和王丽芬捎带着,一天能出六斤干茶。
周毛柱炒茶就是人工炒,也没有炒茶机,为了保证茶叶新鲜,都是鲜叶晾上几个小时然后半夜开工,虽然省去了过筛这道程序,但一天天的也不容易。
如果宋大伯真要一起炒了,那亏的不是她家的人情吗?
毛丽拒绝,乌兰心里还开心呢。
谁知开心不过一分钟,只听宋大伯沉吟一瞬:“乌兰,你家这茶叶都怎么卖的?给我也来一斤吧。自家人,喝着也放心。”
乌兰:……
她只好又说出千篇一律的话:“他大伯,我这茶***贵的。”
再怎么供货,茶叶也不至于一斤都挤不出来,原先那个借口就不合适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