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头道:“娘,还是你看的透彻。”
赵敏摇了摇头道:“清明,现在日月教偏安一隅,对中原武林构不成威胁,洪武帝不会有什么质疑。不过,若想重振明教昔日雄风,日月教定要重返中原,到那时,洪武帝会不会对日月教再起杀心,就不好说了。”赵敏道。
“娘,民不与官斗,我会审时度势的,即便日月教重返中原,也尽可能不与朝廷发生冲突。”张清明沉声道。
看着张清明目光坚定,一脸自信,赵敏欣慰道:“清明,你长大了。”
……
南京,御书房。
已近午夜,古稀之年脸上爬满皱纹的洪武帝似乎没有半分疲惫,伏在案榻之上,一本一本批阅着奏章。
案榻旁,一名十五六岁身着华服、面如冠玉般的少年,站在一旁为洪武帝磨墨。两人均不做声,书房十分寂静。
半个时辰后,磨墨的少年为洪武帝斟满茶杯,躬身道:“皇爷爷,你批了半个时辰的奏章了,喝杯茶,休息一下吧。”
听到少年的话,洪武帝似乎有了些倦意,放下手中笔,声如洪钟道:“皇孙,朕,不累。”
少年躬身不起,道:“皇爷爷,除品茶外,允炆还有事承禀。”
“皇孙,何事?”洪武帝问道。
“皇爷爷,就在刚才,南镇抚使独孤千虹向我禀报,派往光明顶的沈建平千户飞鸽传书回南京,就光明顶一行做了承禀。”
听到少年的话,洪武帝有了兴致,问道:“皇孙,速速承禀于朕。”
“皇爷爷,正如之前得到的消息,明教确实已易帜为日月教,日月教教务已由昔明教教主张无忌之子张清明全权负责。信上还说,张清明不仅收下了皇爷爷御赐的尚方宝剑,比剑中还输给了独孤千虹小女独孤静。千年明教彻底成为历史,今后再无明教。”
开口说话的,正是洪武帝皇孙朱允炆。自从洪武帝立朱允炆为储君后,他便每日常伴洪武帝左右,跟自己的皇爷爷研习治国之道。
听到这个消息,洪武帝后背向龙椅靠了靠,道:“明教易帜,总算除了我一块心病,从此,大明王朝再无非议了。”
洪武帝话音落下,案前躬身的朱允炆道:“皇爷爷,允炆有一事不明,还请皇爷爷赐教。”
洪武帝抬头看了看眼前尚且年幼的爱孙,不禁想起了他的父亲、自己最疼爱的儿子——皇太子朱标。
本以为自己百年之后,皇太子朱标能继承大统,延续大明千秋万代的基业。没想到,一场疾病,皇太子便一命呜呼了。
对于洪武帝来说,自己的万里河山就是为这个大儿子打下来的,没想到,自己最中意的儿子,却走到了自己的前面。
皇太子早逝,立谁为储君,这个难题又摆在了洪武帝的面前。
皇太子朱标下面,年长些皇子有二皇子秦王朱樉,三皇子晋王朱棡,四皇子朱棣。
《皇明祖训》写的很清楚‘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不过皇太子过世,二皇子、三皇子又都不成气候,四皇子朱棣倒成了洪武帝心中最佳的继承皇位人选。
只是《皇明祖训》是洪武帝亲自颁布的,不以长幼排序,越过二皇子和三皇子,而立四皇子为太子,无异于打自己的脸。
权衡利弊后,洪武帝决定立皇孙朱允炆为储君,待自己百年之后,由他继承皇位。
事实上,为了能让朱允炆成为皇孙,洪武帝也是费劲苦心。
皇孙朱允炆本是庶生,他的上面还有一个嫡生的弟弟,按照大明的《皇明祖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他是没资格立为皇孙的。
只是洪武帝过于喜爱这个孙子,在朱标正室过世后,将朱允炆的生母吕氏册封为皇太子朱标的正室,他才能成为皇孙,继而成为储君的。
洪武帝当然清楚,眼前这个自己最心爱的皇孙谦温有余,却霸气不足,正因如此,时常会被人左右。这样性情,把大明江山留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