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0章 价值100亿的大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渠道,想要出口谈何容易。

    此时的市面上,尤其是在3G网络已经普及的国家,3G手机早已经成为各大品牌最想拿下的战场。

    毕竟,对于电子消费品来说,越是新技术加持,产品的利润越高。

    之后,苏安把这款手机所有的硬件都讲了一遍。

    不过当涉及到屏幕的时候,苏安讲的特别的模糊。

    半个小时的时间,对方基本上了解了这部手机的所有信息。

    现在唯一的判断是,眼前这位年轻人有没有撒谎。

    如果没有撒谎,这手机绝对是他们想要采购的商品。

    想知道有没有撒谎,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带回国内展开测试。

    毕竟现在的种花家可没有3G网络,想要测试3G网络下的性能只能回到霓虹国本土。

    “我们对贵公司的手机非常满意,不过我们等不到发布会之后。

    我们现在就想要带着这几部手机回到霓虹国进行网络测试。

    我们可以向苏先生保证,只要没有任何问题,我们可以签署一百万台手机订单的合同。

    我们可以向苏先生承诺,在你们当地时间晚上十二点之前,我们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测试。

    只要测试完成,明天一大早我们就来签约采购。”对方再次提出要带着手机回国测试。

    即便苏安已经承诺给他们,明天发布会结束便可以不受约束的带走。

    可即便是有这样的承诺,他们仍旧表现出急不可耐的急迫感。

    对于这家KDDI电信运营商来说,他们最担心的还不是产能问题。

    他们害怕在霓虹国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会抢先一步跟苏安签约。

    到时候一旦竞争对手吃掉了苏安未来三个月内的所有产能,那就意味着未来三个月内,霓虹国会出现只有一家运营商能提供这种手机的尴尬场面。

    到时候那些消费者,一旦购买这款手机,就会成为对方所运营网络的客户。

    此消彼长之下,他们的用户群数据只会越来越难看。

    作为一家去年刚刚完成并购的公司,花了天价的资金,但是却没有赢得市场上的突破。

    甚至用户数量越来越少,这样的报表任何股东都难以接受。

    作为公司的经营者,必须要抓住一切可能,去增长自己的用户群体,让自己在3G网络下的占有率越来越高。

    “两百万台…如果你们想采购的话,第一笔合同就要达到两百万台的数量级。

    并且,如果你们今天就想要带走手机,我们现在就要完成签约。

    我可以同意在签约合同里增加一个约束条款,如果我这款手机没有达到我之前所说的任何一条数据,签约的合同立即作废。

    如果这台手机,不能在贵公司所运营的3G网络下跑满宽带。

    不能在室内固定场合下达到2MB的速率,不能在手持步行的状况下达到386 KB的速率,不能在乘坐车辆的状况下达到 144 KB的速率,那么我们签署的合同无效!

    与此同时,合约中还要明确写明,合同一旦生效贵公司要在一周内支付全款。

    而我方,将会在三个月内完成两百万台手机的支付。”苏安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没有开出价格,不过并不代表这苏安内心没有心理价位。

    苏安希望每台手机能卖到一万块块钱的出厂价,而两百万的订单合同,就高达两百个亿人民币。

    不过如此之高的价格,也就是自嗨的想一想罢了。

    如果一万块人民币是出厂价,那么对方想要盈利的话,扣除各种费率至少要卖到两万左右。

    而如此之高的价格,显然会让很多消费者打退堂鼓。

    最终的现象就是,手机人人叫好,但是却销量惨淡。

    苏安现在想要的是快速占领市场,从而打压所有的手机生产厂家。

    当摩托罗拉跟诺基亚所生产的3G手机,跟自己的小黄人手机价格相差无几,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根本没有理由去选择摩托罗拉跟诺基亚。

    只要快速占领市场,压缩这些巨头们的利润空间,最终在自己巨大的技术领先之下,对方三五年内没办法追赶的话,手机行业将成为一家独大。

    正是有这样的考虑,苏安决定给每台手机的价格定价为五千块。

    两百万台订单,刚好一百个亿人民币。

    扣掉乱七八糟的费用跟税收,还能收获七十个亿左右。

    有了这七十个亿人民币,足够自己新建厂房。

    在没有生产基地的情况下,凭空卖出两百万台手机。

    这种风险,简直无法想象。

    作为生产厂家,自己很可能连生产地址都写不出来。

    不过,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只要对方一周之内付清全款,拿到这一百个亿人民币,快速新建厂房根本不是难题。

    到时候只需要花五千万人民币,就可以购买五条共计月生产能力为一百万台的手机生产线。

    虽然手机生产也需要无尘车间,可是这种无尘车间的等级要求,远远低于芯片行业。

    只需要再花两个亿,在一个半月内搞定车间,剩余的一个半月足够供货两百万台。

    显然新建车间已然来不及,要么租赁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