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十章 血战四平 (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和国民『政府』谈判陷入胶着状态。双方的分歧主要有两个。

    改组『政府』问题:中共坚持要求在国民『政府』委员会的40个名额中,与民盟一起合占计14个名额,以行使三分之一否决权。但国府只同意给12个,后国府让步,同意第13个由中共推荐一无党派人士,并经国府同意产生。但中共不同意,坚持要求占14个。

    东北问题:因东北战斗激烈,双方围绕东北政权问题和东北军队驻地问题争执不下,始终未能达成协议。

    1946年11月16日周恩来在南京召开记者会,谴责制宪国大召开,宣布自己将返回延安因国府坚持11月中召开制宪国民大会,而周恩来称:

    “国民大会一旦召开,他就回延安”。

    因此国民大会前中共能否提交名单已经成了问题关键。在马歇尔拒绝调停的情景下,第三方面民主党派梁漱溟,蒋匀田,左舜生,莫德惠等出面调停。10月26日,第三方面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分送中共梅园新村、马歇尔使馆和国府。

    但周恩来看到后大哭, 说第三方面出卖了他,故第三方面不得不撤回该方案。11月11日第三方面接到国府通知,国大代表报道人数达到法定人数,无论中共是否参加,均预定在11 月15日举行。

    值此,第三方面也出现分裂,民社党和青年党决定参加国大,民盟拒绝参加并开除民社党出民盟。此时第三方面调停继马 歇尔调停失败后,也遭遇全面失败。

    1947年3月7日,『政府』代表张治中在南京送董必武等中共驻京人员乘坐美飞机撤回延安11月15日,国民大会召开。此时,国民『政府』为迎接制宪国大,下达了第四次停战令,但已经对军队战斗没有约束力。

    1947年1月,中华民国宪法通过之后,国民『政府』应马歇尔的要求,先后三次呼吁中共能进一步举行圆桌会谈,以政治方式解决两党争端。

    中共南京代表陆定一回应:“废除伪宪法和恢复1946年1月31日军事位置,是恢复和谈的最低限度”。

    这使得国共谈判失去任何基础而完全破裂。

    此时中共仍坚持在南京活动,拒不离开。国府两度委婉逐客无效,故2月底,国民『政府』公开下达逐客令,限令在南京,上海,重庆的中共留守处代表3月5日前撤离,并关停重庆《新华日报》社。3月7日,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团返回延安。

    关于1947年1月制宪国大之后国府三次和平努力,有各种说法。

    梁漱溟曾经说过:“综观前后,过去即七月半至十一月半一段,是国方要打。十一月半以后是共方要打。”因为“国方在军事上已经心满意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