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一章 英廉的熟悉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人’了,所以他能当户部的汉侍郎。

    阿桂现下远在大小金川,户部事宜自然就有汉尚书王际华一人主办。但大堂上英廉的地位丝毫不弱于王际华,因为那满军左侍郎只是人英廉的兼职之一,人家还是刑部尚书呢。

    福康安也一样不在场,跟阿桂一样在大小金川前线,只有梁国治和金简两人乖乖的在下头。

    “这事如何处置,大家都议一议吧!”

    王际华很头疼的说道。

    他不去想那些大米究竟是怎么不翼而飞的,他只知道这种事儿一旦出现后,能把粮食找回来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如此,这大几十万石的大米要该怎么弥补呢?

    总不能一下子全加到来年的漕粮中吧?

    那样的话江南士绅还不要沸反盈天啊?

    天底下就没这样的道理啊。临清粮仓的粮食是官府无能才弄丢的,他们江南纳钱纳粮,朝廷赋税可分文未少!

    同时他王际华的名声也会臭到了家,他本就是江南人么。当了那么大的官,不能为家乡谋福也就罢了,现在老乡们遭遇不公了,他要还一声不吭,甚至是只做随声附和,江南士子不戳他老王家的脊梁骨才怪!

    大几十万石的漕粮可不是个小数目,按照规矩,漕粮任务地区除了担负漕粮外还必须支付各种的额外开支(附加税),如征收过程中的各种耗费,以及运河运输的全程所需费用。后者不仅包括运夫的工资,还包括补偿途中必然会发生的缺损(如丢失、霉烂)的备用粮食。

    王际华乃户部尚书,大清朝的财政大管家,对内里细节是一清二楚。以他老家江浙为例,除了百十万石的漕粮外,包括了各种额外加征项目,大致算一算,每石额征漕粮的额外加征数大约是五斗米,还有银两钱左右(0.2)。这般便是以北地米价计算,额外加征也相当于额征粮的六成了。

    这还只是官府的账簿,实际是百姓的负担只能更沉重。

    大几十万石的漕粮放到明面上说就是上百万石的稻米,江南便是再富庶,也不能视百十万石的大米为无物啊。

    何况就算是顺利的加进漕粮里了,那也只能等到来年。京城缺的这几十万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