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617 着陆器分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那么高的技术力。

    王齐点点头:“辛苦了,接下来可以慢一点,让大家注意休息,尽可能全面的复原其技术思路,再考虑进入前舱。”

    “是!”

    王齐回来后,通过命令的方式推进了一下进度,想知道的只有一件事——它能不能飞出大气外。

    这个问题现在基本已经能确定答桉了。

    一是它的外层元素以钨和铌为主,其中铌的热中子截面小,具有极优秀的高温稳定性,钨的熔点更是冠绝群雄。

    第二是这种圆润流畅的外形,及其内部的隔舱结构,和大气内飞行的需求向去有点远,钝头的锐角三角形造型,在音速段和亚音速段表现都很差劲,只有高超音速才能发挥实力。

    第三则是尾舱的罐子,正常大气内飞行是用不着这些罐子的,放到外层空间就不同了,氢氧分储,可以用于逆电解反应产生稳定电力,同时合成水资源,大概率它本身就是水循环系统的一个环节。

    另外现在已经完成外壁取样,证实其结构安全度远大于大气内应用需求,不过这一点倒是不能算特别强的证据,因为现在也不知道它存在的时间点,流放地大气环境如何,暂时只能算侧面证据。

    结论也不能说毫无破绽,比如着陆器立式机翼上面顶着的滑翔体就很奇怪。

    滑翔体类似回旋镖的形状,和滑翔机一样,低速升阻比非常好,一架正常的飞机垂尾上顶个滑翔体,那就是水平尾翼。

    可是遗迹着陆器整机外观更接近航天器,在几十倍音速下进入大气,带个这玩意就是累赘。

    升力体航天器进入大气层,应该采用肚皮朝向动量方向的姿态飞行,以最大限度利用上层稀薄空气的阻力减速,否则十几倍音速窜到一定高度,结果是灾难性的。

    后上方带个滑翔体,在攻入大气的阶段会自动把机头降低,减速变慢的同时,受热也不够均匀。

    当然这个时候王齐也就纸上谈兵,一方面还没有确定它有无魔法方面的气动解决方案,另外具体这个造型好不好,得弄个高超声速风洞出来试试。

    ……现在连超音速飞机都还没摸到边呢,1到3倍音速的风洞都没有,考虑20倍音速的实验装置实在有点遥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