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30 无缝钢管诞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随后铁路局的人跑来在门口大兴土木,建设属于重工厂的铁路接入点。

    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现接入点是按双轨铁路建造的,不过现在没有双轨,多出来一个坂道点。

    经过两个月的大建,重工厂具备基本功能,得到了第一个任务——自我迭代。

    高级人员都上过《精密制造》课,知道加工精度的提升方式,自我迭代便是利用已有设备,逐级提升制造精度。

    按照上级要求,重工厂需要把工件精度提高到0.1毫米,才能开始正式运营。

    这个要求在大家看来有点高,在别的地方就没见过用毫米这么小的单位计算尺度的,何况是0.1毫米。

    可要说难吧,却也不难,因为《精密制造》已经把事情讲得很明白,大家知道什么因素会影响精度。

    比如油浮设备,它在基座里有个油夹层,可以在有限范围内,让整机更接近绝对水平,不过在毫米级精度的设备里还用不到这么复杂的东西,用螺栓调平即可。

    不过也不是一点难题没有,难点在于刀具。

    大家可选的刀具只有两种,宝石刀和金刚石刀,课程里有讲,宝石的温度耐受更好,硬度稍低,金刚石刀硬度高,切起工件更丝滑,但表面温度超过465度性能会显着下降。

    这二者外面没地方造,重工厂拿到的是原材料,要自己想办法造刀头。

    就俩破刀头就把一群人给难坏了。

    最后多方协调,找来蒸汽球磨机研磨金刚砂磨料,加了几个宝石匠学徒,专门折腾刀头。

    接下来按部就班,从整批整批的工件里,人工挑选出误差较小的,一点点对已有设备改进,同时高级工也跟着研究对精度影响更小的机械传动模式,对蒸汽机、传动轴进行改进。

    设备加工柱形件的精度很快就提高到3毫米,靠工人的个人手艺,能做出表面误差在一毫米内的工件。

    但继续往后深化,难度便提升飞快。

    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变成了蒸汽机做机械运动时产生的震动,对整个机械能传动系统的影响。

    而且柱型件还是所有工件类型里最容易的,平面件、异形件的精度提高更难,需要时间一点点去磨。

    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