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839 最后的战役(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呢?”

    沙领导投去问询的目光。

    “光刻机的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光源、反射镜、工作台,现在双工作台已经解决了,光源问题也突破了,就剩下物镜系统。”

    陆飞直说道:“AMSL、尼康的光刻机用的是蔡司的技术,但蔡司愿意卖给AMSL、尼康,但绝对不会出口给我们。”

    然后叹了口气,“没办法,我们只能从零开始,联合长春光机、徕卡、华为等联合研发,现在搞定了DUV浸润式的物镜系统,至于EUV的,恐怕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那这期间,复芯、中芯的晶圆代工,有没有可能会被台积电、英特尔的差距拉大?”

    郑韩皱了皱眉。

    “肯定会,但好在情况并不糟糕。”

    陆飞笑道:“虽然5nm是目前我们的极限,理论上而言,台积电、英特尔、三星这些有EUV光刻机的,制程工艺甚至可以冲击到1nm,但得到的回报并不会太高。”

    不少领导感到奇怪,“为什么这么说?制程工艺难道不是越先进越好嘛?”

    “理论上是这样,但事实是现在全球智能机领域已经有‘性能过剩’的趋势,搭载5nm芯片的手机体验,未必就不如3nm,就会让3nm及以下工艺陷入一种尴尬的地步,飙升的成本却只得到微弱的性能提升。”

    陆飞嘿然一笑,“反倒是28nm、14nm和7nm这三个节点的工艺才是市场主流,特别是我们国内绝大部份的芯片需求,所以有了国产的DUV浸润式光刻机,基本可以保证我们不会也不怕被卡脖子,也能保证支撑到我们研发出EUV光刻机的那一天。”

    众人两两相望,相视一笑。

    确实,28nm是集成电路产能中划分中低端跟中高端的分界线。

    除了对功耗要求比较高的 CPU、GPU、AI芯片外,其余的工业级芯片用的都是28nm以上的技术,比如电视、空调、汽车、高铁、火箭、卫星、工业机器人、电梯、医疗设备、智能手环、无人机……

    但现在,7nm,甚至不计任何代价,极限可以推到5nm,简直是绰绰有余。

    “你们在资金上、政策上、人才上,或者在其他方面,有没有什么需要我们解决的?”

    沙领导慈眉善目。

    陆飞也不客气,立马张口。

    一个敢提,一个敢接。

    “我还有个提议,希望领导们能支持。”

    “说。”

    “是这样,逻辑这些年一直跟水木大学开展了比较另类的秘密项目,那就是研究直接跳过光刻机,建立光刻厂和光刻车间。”

    “光刻厂和光刻车间?!”

    沙领导、郑韩等人或多或少感到惊讶。

    “对,安装和调试一台DUv光刻机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陆飞一本正经说,“而如果直接造光刻厂,把光刻机的整个供应链连接起来,就可以摆脱以往单台光刻机的生产模式,转为流水线生产,根据不同的精度需求,大规模生产各类精度的光刻机,就能把光刻机,甚至芯片价格打下去,你们觉得怎么样?”

    “嘶~”

    现场技术领域的领导立刻窃窃私语起来。

    “多条路,就多种选择,大胆去试,放手去干,我们永远是你们的坚实后盾。”

    沙领导拍了下陆飞的肩膀。

    “是,领导!”

    陆飞语气里夹着一丝兴奋。

    “《科技日报》最近总结了35项制约我们制造工业的卡脖子技术,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沙领导往工厂外走去。

    “看了。”陆飞立刻跟上。

    “有什么感想?”沙领导追问。

    “看上去是35项,但实际情况并不对,有很多项目已经被逻辑攻克了,比如航空设计软件、EDA设计软件、触觉传感器……”

    陆飞如实说:“有的正在被攻克,像激光雷达,我们就在为未来的智能驾驶系统量身定制商用级的激光雷达。”

    “我知道伱和逻辑这些年明里暗里已经做了很多,但这些都不是关键。”沙领导语气认真道,“芯片才是重中之重,毕竟电动汽车、人工智能这些个领域,都离不开芯片。”

    “如果真地卡脖子,也许暂时会是华夏半导体产业的黑暗,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