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重臣可以,重用的宗室弟子可以,闲散的宗室弟子也可以,就看魏王怎么想了。
因此,魏国朝会上吵吵嚷嚷,一时间没有达成统一,直到有朝臣举荐信陵君魏无忌作为使臣,魏国朝会瞬间为之一静,随后更加吵嚷了。
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有浑水摸鱼,还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吵吵嚷嚷的把年龄不小的老魏王脑袋都有些吵疼了。
大会走流程,小会做决策,人太多,意见就很难统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魏王一时间也没了注意,决定暂时搁置,准备私底下咨询一下心腹和重臣们的意见,再做决定。
魏王圉首先咨询的就是龙阳君,龙阳君虽然武功被废了,但美貌依旧,因此依然得宠爱。
龙阳君自然是坚决反对的,让信陵君入秦,岂不是羊入虎口?
跟龙阳君分开后,魏圉又问了问身边心腹内侍的看法。
心腹内侍给出的回答相当有艺术性,根本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说了一切由魏王圉自专,但晚上就递上了一则消息。
消息是朝会内容传出去朝廷超过一半的官员反对魏无忌出使秦国,民间更是基本上全持反对意见。
魏圉看完消息后心情极为糟糕,本打算去找龙阳君耍乐的心思都没有了。
第二天,魏圉又分别召见了自己的心腹臣子,心腹臣子基本上都是支持魏无忌出使,这让魏圉心中有了一些安慰。
然而等到召见不是心腹的重臣时,超过一半是反对魏无忌出使秦国,特别是魏国大将军直言不讳的话语,明确的态度,更是让魏圉心中扎了一根刺。
等到召见魏国大司空魏庸时,魏庸明确表达了支持魏无忌出使秦国的态度,还详细列举了自己支持的理由。
魏庸说什么秦国绝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杀害他国使臣,否则本就不好的名声将彻底臭了。
连使臣都不放过,以后六国谁还敢跟他玩?
没看秦赵世仇,秦国也没有干过杀过赵国使臣的事情嘛,那些持反对意见的完全是多虑了。
末了,隐晦的暗示了一句持反对意见的人都有见不得人的私心。
最后又说魏无忌出使秦国,能展现魏国器量,扬威秦国,扬威天下,使得秦国和天下人都不敢小觑魏国,更不敢小觑王上你啊。
意思就是那么个意思,魏王圉觉得魏庸说得有理有据,再加上心中的刺便下定了决心让魏无忌出使秦国。
你们不让,那我偏要,让你们知道这魏国的主人是我,而不是魏无忌!
等魏庸离开了,魏圉便立即就下诏了,诏书中还引用了魏庸说的理由。
下过诏后,魏圉独自思考了一会儿,发现让魏无忌出使秦国,自己好像怎么样也不会亏……
魏无忌如果没死,让重创了秦军的魏无忌去秦国耀武扬威,正好展现了魏国的强大,说不定能够让秦国盯着赵国和韩国打,少来攻击魏国。
一个世仇,一个软柿子,捏他们俩不比捏魏国合适吗?
如果魏无忌死在了秦国手中,那好像更好了,不用他背骂名,就替自己以及自己的继任者除掉了一个威胁王位的心腹大患。
以魏无忌的身份,地位,名望,魏王圉还真不敢杀了魏无忌,除去官职,让其赋闲就是极限了,还得从地方找补,以堵住一点悠悠之口,爵位更是绝不敢动。
秦国如果杀死了魏无忌,绝对会成为天下公愤,到时候各国联系会更加紧密,说不定齐国也会加入反秦阵营,到时候魏国岂不是更安全了?
到时候,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没有魏无忌好像也无所谓了。
魏圉觉悟了,十分愉悦吩咐内侍摆驾出宫。
他要去龙阳君的府邸好好嗨皮一番。
魏圉到达龙阳君府,诏书也到达了信陵君府,正式的王命下达。
魏无忌不管愿不愿意,都得奉诏,除非他想放弃在魏国的一切,浪迹天下了。
没过多久,持反对意见的人都知道了,心中无奈,却也没有任何办法。
他们都是臣子,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
其实很多人都不认为魏无忌到秦国会出事。
秦国在他们看来虽然是虎狼之国,但还真没有干掉使臣的先例,这天下也没有干掉使臣的先例,只不过是不想冒一点风险,不想看到魏无忌到秦国受辱。
后一点其实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对于使臣,无论那哪个国家都是以礼相待的,要给脸色也不会是官方给,而是民间给。
天九中秦国使臣遇刺,可不是韩国干的,纯粹是天泽一伙给韩国找麻烦,想要借刀杀人。
他国使臣死在了自己国家都要给出交代,更别说自己动手杀了。
敢明目张胆的杀害使臣,如果打得过,为了国家尊严,肯定是要发兵的,如果打不过也会口诛笔伐,记在心里,等待机会进行清算。
……
确认了魏无忌会出使秦国,掩日立即带人返回咸阳,返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