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的改变,还是挺大的。”
走在这聚贤大道上,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才过去多久,就跟朕所见,有着诸多的不同了。”
随驾的毕懋康、宋应星、焦勖等一众武备院成员,脸上皆洋溢着笑容,跟随在天子的身后,缓步向前走着。
“朕当初创设武备院,聚集英才,从事各领域的钻研,定然能取得成就。”崇祯皇帝看向毕懋康,开口道。
“毕卿,这次你为大明社稷,立下了大功勋,能够从借助外力,才能叫火铳燃发射击,改变成燧发火铳,这一步迈的很关键啊。
有一,才能有二。
朕相信你们武备院,以后在火器方面,在火炮方面,一定能取得相应成绩,推进我大明在该领域的发展啊。”
“陛下谬赞了。”
毕懋康微微欠身道:“这并非是臣一人之功,若是没有陛下先前所讲,包括诸多同僚的研讨。
臣心里所想的那些,很多都是不成熟的。
包括燧石的位置,药室的容量,击发锤的材质等等,这背后都有着诸多考究,所以……”
听着毕懋康所介绍的这些,崇祯皇帝并没有出言打断,相反却是认真的聆听。
毕竟大明在火器领域,想要节节攀升,想要成为瞧出,就要靠这批真正的良才,去一点点的攻克技术壁垒。
对待火器领域的详细构成,包括其他领域的详细构成,崇祯皇帝并不清楚,他所能知晓的,就是那些发展轨迹罢了。
涉及专业方面的事情,需要专业的人去研制,崇祯皇帝所能做的,就是将自己知晓的那些,全部都告诉给武备院的人,并痛痛快快的掏银子就行。
科技领域的攀升,没有任何捷径可言。
所能做的事情,就是耐着性子,一步一个脚印儿,耗费大量钱财,聚集大量的人,在细分的各个领域,反复试验论证,总结经验教训,以攻克一个个技术壁垒。
叫现在的大明,去研制出蒸汽机,跑的满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