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和外界好像是两个世界。
华国农科院在海淀区中关村,外面全是高楼大厦。但是农科院的楼很矮,里面还有79公顷的试验农场。
在海淀区79公顷,一公顷等于一万平方米,试验农场,简直不要太奢侈。
但是里面工作人员很少,只是姜炎来了之后工作人员多了起来。在这的老人有种怎么多了这么多生面孔。
上次和姜炎交流之后,然后他自己也发现姜炎挑出来的种子好像确实有点怪,董文序开始对工作有了兴趣。
之前是凭借命令和纪律在工作,现在他则是出于兴趣在工作。
后来农科所又调了一百来号号人到他们这个团队,董文序发现对农业和种子稍微有点研究的都被调来了。
姜炎这个团队的成员,已经比农科院下属很多所的研究员都要更多。
人多了,很多工作能够分出去,很多本来要往后放的工作可以提前。
董文序作为先来的,他成为了这个团队的联络人,当然还是要干活的。
今天的工作是为了了解转基因大豆在发育阶段的特定模块,包括激素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的调控因子。
“你们负责把转录组的分析做了,然后老赵你把他们分析出来的材料做一个二维数据集。”
“然后我们来进行两两比较,搭建起一个动态表达的基因网络平台为后续的大豆种子基因分析工作提供便利。”
“同时最近还要确定了每个模块的共表达基因模块和枢纽基因模块。”
董文序和研究员们说道。
对大豆的研究一直都有进行,国外2010年就完成了对willimas82这个型号大豆的全基因组的测序工作。
国外种业巨头在转基因种子上走的比华国领先很多。
而姜炎率领的这个团队,他们的思路是通过特殊能力实现弯道超车。
他们不需要挨个测序,搞什么基因组规模的技术,像微阵列、cdna测序之类的,已被用于分离基因和揭示调控网络。
他们不需要这些基因组方法来识别操纵限制大豆种子数量和大小的关键遗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