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泉此前的业务是做塑料制品,仁桥地区做这种业务的企业有几千家,基本上都是家庭小作坊,挂在生产队名下,但实际上是农民自家的私人企业。
塑料制品的好处在于技术门槛低,拼的是小创意和销售能力。
像塑料饭菜票这种东西,其实最早就是某个人开的脑洞,算是填补了一个市场空白。这种产品,国营大厂根本不屑于做,只有这些还处于萌芽状态的乡镇企业愿意做。
制作饭菜票不难,随便看一眼就知道该怎么做。但要把饭菜票销售出去,就需要有人去跑业务。大厂子不愿意做的原因之一,也在于跑这种业务太不划算了。国营企业的推销员出门是要报销出差补助的,住招待所也要有一定的级别,算下来,成本就大得很了。
陈兴泉这些人跑业务,不需要补助,住的也是最便宜的小店,大通铺上睡一宿,也就是一毛钱的支出。这就是乡镇企业的竞争力所在。
最早一批做塑料制品的小厂子,都赚到了不少钱。但随即就引来了同乡们的效仿和竞争,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大家开始内卷了。
水南本地的业务很快就被抢光了,大家不得不到外省去开拓新市场,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在上升。为了抢生意,同行间还会互相压价,这又进一步地压缩了利润空间。
陈兴泉早就已经看出来,塑料制品业务再做下去,就纯粹是赚一些辛苦钱了。当年吃不饱饭的时候,跑一个月能够赚一两百块钱,他会觉得欣喜若狂。可现在有了点家底,再让他一百两百地赚钱,他可受不了。
同行们凑在一起闲聊的时候,都说过要去找新项目,最好是能够有点技术含量的,不用像现在这样纯粹靠体力去赚钱。
这其实就是一般的贸易分工规律了。穷国最早承接的必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靠廉价劳动力赚钱。等到有了一定的积累,劳动力成本也开始上升了,就必然转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靠钱赚钱,或者靠技术赚钱。
仁桥的农民企业家们不懂经济学,但他们能够从自己的经验中总结出同样的规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