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原出击,不管是齐鲁、江淮还是淮西,一时间全都处在李闯大军的兵锋之下。
没有了秦军的威胁,又在大胜后吸纳了不少官军降兵,如此实力的李闯军绝对不是以上几地凭自身力量就能抗拒的。
而且这还是在接下的潼关之战,明军残部赢得了潼关守卫战的胜利,阻止了李闯军杀回关中的情况下。
众所周知,李闯军的很多老人都是秦人。一旦他们打开潼关大门,杀入了关中大地,转眼之间关中就会不负为大明所有。
接下来李闯军即便不能一鼓作气横推河东,只要沿黄河守住河洛一线,河东对他们的威胁就会降低到最低点。
那时候李闯军若是大军攻杀齐鲁、江淮,彼处明军凭什么抵挡?
那时候占据了关中荆北中原齐鲁的大顺,就真会成为一个威胁到大明江山社稷的一方政权了。
李自成在荆北改弦易辙,招募百姓开荒种地收税纳粮,这本身就已经说明了其性质的转变。
他们再不是农民军,再不是单纯搞破坏的流寇,而是一方开始经营地方的割据政权。
在这般影响整个天下走势的大事件面前,秦朗与徐家的那点纷争又算的什么?没人再去关心。
大家都在讨论,整个北地,一旦没了中原和关中,漫长的运河水道是不是就会处在李闯军的兵锋之下了,而漕运一旦被截断,朝廷只凭河东、齐鲁与北直隶,又如何能支撑得住?
那要是整个北方秩序就此崩解,大明在南面可还行?
太多太多要讨论要辨别的事了,从书生聚会到士绅酒宴,从酒舍茶馆,到官府公廨,几乎所有士绅名流文人雅士和那些当官做公的都投入进其中。
而这一讨论就是整个崇祯十六年。
十月都没走完,孙传庭兵败殉死的消息就传到了江淮。
豫西大败后孙传庭带着几千残兵败将逃入潼关,然后又汇合了白广恩与高杰部。李闯军随后杀到潼关,对之展开猛攻。
孙传庭、白广恩竭力厮杀,而高杰恨白广恩此前在自己战败时候没来救援自己,所以是拥兵不动,坐视潼关陷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