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百匹棉布,从织户手里买来已经是四钱一匹了,京里的布铺都卖到六钱不止。
她一路找人夹带到淮安,还搭上人情与脚钱,还要往外支借银钱。
当初她答应帮忙带货的船家,一船一天给脚钱三十文,这三天就是将近一钱了。
现在对方出价五钱,她连辛苦钱都赚不回来。
霍惜摇头。
吕顺看了她一眼,一手伸一掌,另一手比了个二。
霍惜还是摇头,后来干脆直接朝对方比了个六,再伸一掌。
吕顺笑了起来。
这谁家的孩子?大人竟敢让这么点大的孩子直接出来谈生意了?瞧这老道的样子。
笑着对霍惜摇了摇头。
霍惜抿了抿嘴。
四钱收来,卖六钱五分,三百匹布,她能赚七十五两。但对方却不同意。
“怕不好交差?”
霍惜摇头。
苦着脸:“我们一路运过来可辛苦呢。这一路征调我们船只,不给脚钱不说,还把我们的舱室拆了,回去还得花钱补舱室。我们一艘船能装得并不多,我家还要搭人情搭银子找人帮着带过来。交了粮还要拉空船回去。”
吕顺默了默,他同情渔户们的遭遇,但他是商人,要赚钱。做生意不是做慈善。
“你可以买一些北方的货物带回南边卖啊。像北方的皮货,辽参,果子蜜饯,淮安的土产。”
“我们没那么多钱。”
吕顺噎了噎。
见那孩子有些气馁地把布样包了起来,又想起自家孙子。拦住了她,手掌翻了翻:“至多给这个价。”
五钱五分?三百匹布,那她只能赚四十五两。
霍惜有些不满意。
“您如果到江南贩布,添上税收就不止这个价。而且还有一路的抛费。”
吕顺眉头挑了挑,这孩子还知道税率?
看了看她,又想了想,重新比划了个六。
霍惜拧了拧眉。
吕顺便说道:“你说的我到江南贩布,有税率有抛费,话没错。但我以这个价想在淮安码头收棉布,并不缺布源。”
“我可能不是出价最高的,但我能一下子把你的布吃完,省得你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