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印的一部分。
同样,老校长范德义眼睛也是红的。
毕竟他比苏梅待在上瓦的时间还要长很多。
在新闻专栏的视频中,他看到了很多他带过的孩子,很多已经很久没见、甚至脸都记不太清的孩子。
其中也有很多自己帮助过的孩子。
毕竟在早些年,才上到小学就辍学的学生并不罕见。
而今,在专栏视频中,自己曾经教过的孩子们已经成长起来了,已经处在了社会的各行各业。
在视频的最后,是一个组合的,数以百计的问候视频。
一个个头像聚集成了一张完整的画面。
一张张笑脸,一起微笑着,暖暖的,充满着自信和担当,共同祝福母校上瓦小学扩建,桃李满天下,祝老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不过老范虽然高兴的也抹眼泪,但心里其实并不好受。
因为他知道,画面中这些孩子都说相对来说事业有成的。
估计是电视台为了宣传,特意找了这二十多年比较成功的学生上了电视。
其实,上瓦小学走出去的孩子,大部分没有那么光鲜。
莫说一所小学了,就是一所初中,一所非重点高中,毕业之后的学生也不是都能混的很如意。
更别说上瓦小学这所贫困山区小学的孩子们了。
比如,老范就亲眼在镇上和县里见到过落魄的学生。
有的混迹街头,有的依旧种地,入不敷出,生活很困难,很狼狈。
曾经有几次有比较落魄的学生主动上来打招呼,那一脸的尴尬的笑,自己一生都忘不了。
而且,有时候,自己因为时间过去太久无法记住他们的名字。
那场面很尴尬,这些学生甚至会想多。
“唉~”看到这些,老范感慨万千。
他是真的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成才啊。
就算不能像大家想象的一样事业有成、功成名就,起码能养活自己。
能够幸福、有尊严的活下去,照顾好自己。
“怎么了老校长?”就按老范叹气,而且不太对,赵炳强老师问道。
“没事。昨天我去镇上的时候遇到了个学生,高中没考上,家里又离不开人,然后在家里种了两年地,在街上溜达了两年。”老范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