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01年,对赵鞅来讲是极其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饱受压制的赵氏家族终于迎来了晋国中军元帅范鞅逝世的好消息。智跞担任中军元帅,赵鞅为中军佐,赵鞅终于将要开启他强悍的人生了。
赵鞅很清楚,赵氏家族这面大旗在自己手里,不但不能再继续被其他家族欺压,还要崛起于晋国家族之林,一定要成为晋国第一世家。所以,赵鞅很努力,各方面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治国理政才能。
赵鞅是一位强势的赵氏家族宗主,要全面振兴赵氏,他必须考虑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残酷权力斗争,那便是与中行氏、范氏长期积聚矛盾下,迟早有翻脸的一天。自己必须作好全面准备,其中一个准备,便是赵氏家族接班人的问题。
这是每一位英明的家族宗主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赵鞅当然要考虑。但令赵鞅郁闷的是,他对于自己的五个儿子,貌似都不是很满意。
嗣子赵伯鲁,以及其他的嫡子,貌似碌碌之辈。至于庶子们,他几乎从来都没有好好看过一眼,毕竟,庶子的身份低下。
赵氏的家臣则出了大量的牛人,董安于、阳虎、周舍、扁鹊等等,我们都介绍过了,还有一位,便是相师姑布子卿。姑布子卿本就是心思缜密之人,他非常清楚赵鞅的隐忧。
自己的主公,一直在纠结今后赵氏家族接班人的问题。作为家臣,为主分忧,责无旁贷。
他也不看好那位纨绔子弟赵伯鲁,他不能直接干涉赵氏家族内政,但他有自己的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