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卒了,则是三个月内,“同位至”,即接受相同级别的有关人士的吊唁。某个士则是一个月内,“外姻至”,即远方的亲朋好友来吊唁。
接下来是下葬,即入土。
而这个过程,儿孙需要三年的时间去守丧。这个三年并不是指整三年,春秋时期的规制是27个月,当时普遍认为母亲用母乳哺育孩子要27个月,所以父母去世得用27个月去守丧,这是一种报答父母之意,所以守丧也叫守孝。
而守丧期,必须呆在家里,断绝娱乐和交际,吃什么、穿什么、早晚做什么都有规定,以示哀思,也称“守孝”。
之所以讲这些繁琐的东西,那是因为围绕晋文公去世,有故事好讲,有战争,也有谋略,也有历史文化习俗的形成。
由于当时晋文公的祖庙是在曲沃,因为晋文公这一脉本来是晋国小宗,其根据地就在曲沃,是曲沃通过数代人的努力最后夺取了晋国政权,小宗替代大宗。所以晋文公的灵柩要运往曲沃下葬,并且将牌位置于祖庙。
就在灵柩运往曲沃的途中,突然晋文公棺材里面发出一阵声响,史料记载“牛鸣般声音”。晋文公难道没死?
史料记载了“晋文公死而复生”这档子事。负责祭祀的正是大卜郭偃,他就在灵柩旁边,急忙凑上前去仔细听闻,过了一会,声音消失了。
郭偃严肃地对大家说:“先君显灵,他告诉我们,要当心有西边的军队攻击晋国,提醒早作准备。”
郭偃的话非常有份量,再加上又是先君的嘱咐,晋襄公不敢怠慢,一边命令丧礼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