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分封出去,于是大声道:“当然是唐地了。”
史官听后便说:“那微臣便记下了。”
这本是小孩子的一个游戏,但当时的摄政王周公姬旦认为,君无戏言,天子既然亲口说了,而且史官也记录了,反正唐地迟早是要分封给王室子弟的,那便封给叔虞吧。
就这样,叔虞受封为唐侯,封国一百里。
唐地,即在今天的山西太原一带,当然,也有争论说是在山西南部的翼城、绛县一带,这个我们不纠结了,反正这是一块挺好的地方,地处黄河、汾河以东。
我们知道,在传统农业社会,河流是极其重要的,文明往往诞生于大江大河,如黄河催生的是中华文明,尼罗河催生的是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催生的是古巴比伦文明等等。
分封到唐地的唐叔虞更是一位能人,当时,由于唐国地处夏王朝的故墟,四周到处都是戎狄部落,加上叛乱刚刚平息,局势动荡不定,各种矛盾尖锐。
唐叔虞采取了“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方法,即针对此地为夏王朝故墟子民主要传承夏王朝的特点,采取了参照夏王朝的政策来治民,维持夏代的传统制度,暂不实行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
对于周边戎狄部落则和睦相处,按照戎狄部落的习俗分配牧地,暂不实行周朝的井田制,很快唐国得以大治,再加上靠近黄河、汾河,所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畜牧业也发展起来,唐国面貌焕然一新。
唐叔虞的“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治国理念,一直被后来的晋国所沿用,成为晋国传统国策,并深深影响着后来战国时韩、赵、魏三大强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政策,从而形成三晋文化体系中尚公、尚法、尚贤的特色,历史功绩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