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0章 围而不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时,军事委员会未能及时调整战略;仍坚持与日决战到底,又未及时下令撤退,终于造成大溃退。

    日军之所以不马上进攻五洲仓库,就是让这场会战还留个尾巴。

    政治层面有更多的谈资。”

    “那日本人会什么时候动手?”宋娇娇问道。

    “五洲仓库里的粮食还能挺上一个星期的。这一个星期,日本人是不会动手的。我估计再有一个星期,国民政府不做一些让步的话,日军就要进攻了。”

    “这么看来,凶多吉少了。”宋娇娇叹声道。

    “是啊,凶多吉少了。”

    “海哥,我们等什么?”

    “等机会。”

    “什么机会?”

    “何谈的机会。”

    “能有么?”

    “也许吧。”

    ……

    与此同时,南京保卫战打响。

    1937年11月,经过三个多月的淞沪血战,上海最终沦陷,日军挟势准备进攻南京,在此情况下,首都南京的防卫问题日益突出。

    随后,军事委员会连续三天召开最高国防会议,讨论南京的战与防问题。

    绝大部分将领从军事角度,都主张放弃南京。很多将领表示,南京从战术上讲,是个绝地:

    “敌人可以三面合围,而北面又阻于长江,无路可退。”

    当时,国军刚从上海会战上溃败,士气低落,人员、装备等大多没得到补充,在此情况下与日寇硬碰硬,并不划算,倒不如将大军撤往长江两岸,以阻止敌人北上,

    “让他徒得南京,对战争大局无关宏旨。”

    高级将领提出,应将大军撤出城外,

    “监视南京,掩护徐州,保留实力,以便机动打击敌人。

    ”但南京是国之首都,不防守,何以向国民交代?

    对此,军委会作战组组长提出:

    “南京是我国首都所在,不作任何抵抗就放弃,当然不可。但不应以过多的部队争一城一地的得失,只用象征性的防守,作适当抵抗以后就主动撤退。”

    南京保卫战前,很多高级将领认为,应该战术性放弃南京。军事委员会清楚,从军事角度而言,南京确实不利于防守;

    但从国际舆论而言,首都南京又不能不守,而他所期待的大家群起呼应、捍卫南京的局面,并没有出现,会场一片沉默,在此情况下,军委会警卫执行部主任突然站起来,大义凛然地说:

    “现在敌人已迫近首都。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值此大敌当前,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我们不特对不起将士在天之灵,更对不起我们的最高统帅。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

    听到这番慷慨忠义的陈词,军事委员会立即任命担任南京司令部司令长官,慨然受命,并当场向军事委员会保证,他将在指挥南京保卫战时,

    “临危不乱、临难不苟···没有统帅命令,决不撤退”。

    但很多将领认为,所谓与南京共存亡,很可能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这注定将是一场悲剧般的战争,南京已不能守,又不得不守。

    11月17日,军事委员会记录中:“本日为南京固守与放弃问题踌躇再四”,

    但考虑再三,军事委员会最终决定坚守南京,并希望能固守“3个月乃至1年”;

    11 月 26 日,军事委员会记录中:

    “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对上、对下、对国、对民,殊难为怀也。”

    但军事委员会也清楚,在日军的军事优势下,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并不划算,

    “南京守城,非守与不守之问题,而是固守时间之问题···只可希望较短时间之防守。既作短时间守城之望,则不必将全部之基干部队,全部牺牲,须预为撤退之掩护”。

    “若是至不得已放弃南京时,各防守部队撤退,得有掩护。”

    对此,南京守卫司令部也非常明白:

    “南京是我国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陵墓所在,如果放弃南京,将何以对将士在天之灵?”

    军事委员会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