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舍人的制书中称赞他“能读坟典丘索之书,习知汉魏晋唐之故”。
他的著作极为丰富, 除了《资治通鉴》外, 自己独立完成的著作还有100卷。
其中, 最有代表性的史学著作有《东汉刊误》4卷、《汉宫仪》3卷、《经史新义》7卷, 《五代春秋》15卷、《内传国语》20卷等多种。
更是是宋朝的著名诗人和文章大家, 留有《彭城集》40卷,又著有《公非集》六十卷,《文献通考》及《文选类林》《中山诗话》等。
正是因为他的学识地位, 因此被赵顼委派来担任考官,但是他虽然资历比吕惠卿要老得多,却因为不是王安石的人, 因而不得不屈居吕惠卿之下,因而这段时间一来, 与吕惠卿颇不对付。
当然, 他对王安石也不怎么对付。
前些时日,王安石认为科举的内容不好,想要进行科举改革,有了一些讨论, 刘攽对此却有不同的意见。
他是这么说的:“本朝选士之制, 行之百年,累代将相名卿,皆由此出,而以为未尝得人, 不亦诬哉。愿因旧贯,毋轻议改法。夫士修于家, 足以成德,亦何待于学官程课督趣之哉。”
意思便是,本朝的科举实行百来年,很多名臣将相都是出之于此,现在你说它不好,这不是瞎扯淡么,别动不动的就要改革。
这话将王安石给气坏了。
吕惠卿看到几百份试卷送过来,深吸了一口气道:“诸位,这便开始吧。”谷瘶
刘攽瞟了吕惠卿一眼,呵呵指着其中大沓道:“这个我来评分吧。”
吕惠卿笑着点头,没有多说,他实在不想和这个脾气古怪的老头多说。
于是个人纷纷拿着纸笔开始工作,这一番评分便是几日,期间倒是颇多兴趣,但也颇多折磨。
有兴趣的则是看到有好文章,大家相互沟通,算是增添一些乐趣,但折磨的则是,有些文章虽然不算差,但读起来着实陈腐,令人心情也不太好起来。
因为试卷太多,考官也不能当真每一份都看得仔细,有些看得差不多,便给打了分数,唯有看起来十分精彩的,才会来回揣摩。
在这种情况下,是很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