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六十三章 春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只有三年有效,  到了下一次,  又得重新参加解试才行。

    而后世明清科举想通过第一道龙门,门槛其实要低得多,  清代参加第一级考试(乡试)的参考人数多达百万,  最终录取人数为10余万,  通过率约为1/10,  而通过第二级考试的人数每年约为千人,约为1/100。

    当然了,等通过了省试,到了殿试这里,宋朝却是要仁慈得多,宋朝自嘉佑二年之后,在殿试便不再黜落了,所以宋朝的进士比起唐元明清的进士却是要多得多。

    陈宓的感慨没有多久,便加入了看似混乱实则有秩序的检查之中。

    比起解试,这省试的检查却是要严格了许多。

    应试举子在科举考场上作弊的方法是层出不穷,  有贿赂考官的,有冒籍跨考的,有代考的,  有换试卷的。

    总之,  那些考生为了考中进士是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能帮助其增加考中进士的机会,那是什么鸡鸣狗盗的事情都愿意做的。

    而在众多考场作弊方法中尤以“夹带”为主。

    所谓“夹带”,  即作弊考生会用尽如缝进衣褂、袍裤乃至帽子、袜子中,或是藏在头发、帽顶、砚台等物品中等各种方法来将四书五经等考试资料偷偷带入考场中,从而来方便于他接下来的作弊行为最为猖獗,也最为普遍。

    因此,这一关搜查,士卒会仔细地捏衣褂、袍裤乃至帽子、袜子,还要考生将头发解下来,考箱也要倒出来仔细搜查,甚至连糕点都要掰开看一看。

    不过这大宋朝的“搜检制度”并不完善,不但没有一套完整的流程与制度,而且也是时置时废的。“搜检制度”真正被完善,且成定制的时候,  是在明朝时期。

    明朝的时候,乡试搜检时往往是要去掉衣服,  然后进行全方面的搜索,上到头发,下到脚底,  都要搜个遍。

    有士子参加完考试之后记录道,“……屏去士子衣巾,被发趋走”,“将生儒人等搜发、垢面、裸体、跣足,不同于人道!”

    所谓不同于人道的意思便是——不把人当人看了。

    不过虽然要遭受这等羞辱,士子们依然如飞蛾扑火一般义无反顾,无他,便是因为考中之后的利益太大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