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撒几个银钱。 [space]
在城中,她素有大善人之称谓。紧赶慢赶,于日将落时分独自进了正堂,留下了几个婢子在门口等候。 [space]
“夫人向来宅心仁厚,见不得身旁人受苦,凡有求于她者,无不倾力相帮,更是常周济穷苦人家,年年月月。也不知这菩萨灵也不灵,夫人只不过要求一子,拜了三年,求了三年,吃斋念佛了三年,硬是没有动静,就算是块石头,也该被夫人感化了吧!” [space]
堂外,念心小丫头不满的瞥了一眼堂内正中那尊巨大石像一眼,嘴里轻声絮絮叨叨。 [space]
“嘘,禁声,你这小丫头浑说个什么?举头三尺有神明,也不怕烂了你的舌头,看我回去不收拾你。” [space]
念善大丫头郑重的告诫着念心,眼神严肃。 [space]
念心向着念善吐了吐舌头,格外调皮,惹得念善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在此地也不好拿她怎么办,只得将这事先记着。 [space]
因柳素信佛,她身边丫头被改的名字都带着佛义,彰显她的虔诚。 [space]
大丫头念善心细,是个体贴主儿的乖巧懂事丫头,手脚勤快,眼里有活,年芳十五,长的眉清目秀,是个美人雏儿。 [space]
她从柳素三年前嫁于李云起,就被父家因无钱为母治病为由卖于李家,其母仍未撑过三个月而亡,兄妹三人,兄长随父亲外出经商去了,而唯一的妹子也受柳素恩惠,暂待于李家。 [space]
其余丫头,如:念心、念慧、念智者,皆是因各家原因相聚于柳素名下。 [space]
正堂内,石像名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南海观世音菩萨,高不足一丈,面相慈悲,手托净瓶。 [space]
像前一张大供桌,红漆楠木,各种蔬果摆放在上,苹果、香蕉、葡萄之类,更有成扎黄香在香盒中燃着,袅袅白烟,平添肃穆庄重之感。 [space]
“大慈大悲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弟子柳素,诚请菩萨赐弟子一子,以延续李家之后,弟子愿终生供奉菩萨,以金漆为菩萨另塑真身,供世人瞻仰礼拜。” [space]
堂内,柳素献上燃香后,跪于像前,双手合十,虔诚祈求。 [space]
而在柳素不远处另一蒲团之上,同样跪着一妇人,她衣衫几处都打着补丁,却是干净整洁,相貌略微显老,似有四十年纪,只见她恭敬参拜祈道:“至圣菩萨,可怜可怜弟子这枯朽将残之人,弟子与丈夫二人相依为命,苦无子嗣,愿大慈大悲的菩萨怜悯弟子一片诚心,赐弟子后嗣,不叫弟子林家绝了香火,断了血脉。顶礼南海观世音菩萨。” [space]
祈罢,她满是老茧的手从怀中掏出一块成团的粗布,小心的揭开,却是一两二文钱,她毫不犹豫的将它们全部投入香火钱盒之中。 [space]
因缘际会,时空中出现三人,人肉眼不可见,只听一人道:“顽石,她二人,你可愿择何人为母?” [space]
却听混灵石道:“愿作贱妇子。” [space]
“这是为何?”老道问道。 [space]
“这贵妇人祈曰,我愿如何如何,我虽愚顽懵懂,却知在山上,我想要天下雨的时候,它不下,我想它出太阳的时候,它偏偏不出,人力有时穷,倘若为她子,从小皆受自我混沌思想,岂不有违入世初心。” [space]
混灵石回道。 [space]
“那为何又择这贱妇?” [space]
老樵人对他所答点了点头,转而又问。 [space]
“在山上时,我看巢里雏鸟,肚子饿时,只管张口啼叫,它父母便飞出觅食。她们同祈求得子,贵妇人却以条件相换,而贱妇人如同雏鸟期待其父母,最后得食一般。” [space]
混灵石再答。 [space]
“善,富贵者,生平虽不被衣食之物所扰,所见所思所求者皆是荒诞,难入大道之平常。贫贱者,劳心劳力,为饱腹不计荤素,为身暖不挑衣裘,所见所受的是痛苦,回过神来,便入了大道真谛。” [space]
老樵人欣慰一笑,又道:“既如此,你且去吧,自经人生冷暖,因缘若至,便有人引你入道修行。” [space]
一挥手,混灵石灵便脱了束缚,又入另一束缚,归于无有。 [space]
三人齐唱曰:“是苦皆由甜来,是魔亦由正出,是非也因是在,分别心,错错错,何苦来哉,何苦来哉?” [space]
江南城外,往北两百里地,连绵山脉中。 [space]
入夜时分,明月当空,繁星点点,齐力发出莹莹光泽,于人间挥挥洒洒,透过丛林缝隙处带来光明。 [space]
有一八卦袍白发老道,皮肤宛若婴儿般白里透红,一根玉色发钗横插头顶发团,扎的是一个道髻,他闭目盘坐在地,头微仰,对着明月呼吸吐纳。 [space]
此人道号济苦,今年六十有八,已出家五十六年。年幼时家中贫苦,没过几年太平日,后又正值天下分乱,父母早亡,便进山躲避战祸。山中偶遇一虎袭击,因缘巧合下被隐士仙人所救,讲明缘由,遂成了道家弟子。 [space]
因离家太过久远,俗家名已全然忘却。年轻时修为小成,便照师傅所言入红尘历练,看病收妖驱魔赶鬼,都有涉猎。兜兜转转十余年,回归孤苦师傅处,最后五年中,送走了师傅,便又在山中潜心修炼了十年,直至将师傅所留道法修至大成后,便四方云游。 [space]
济苦背对着一孩童打坐参禅,孩童约莫七八岁,是济苦云游中收下的弟子,只因这孩童出身和自己相仿,年纪轻轻便成了孤儿,济苦看他可怜,为他取了个道名,忘尘,意为忘记凡尘琐事,专心修道。 [space]
忘尘性子活泼,此时正拨弄着埋在眼前篝火里的番薯,火光印在他小脸庞上,让他的脸通红一片,他眼睛却是灼灼有神。 [space]
不一会,两个被烤得漆黑的番薯被他给拨出,他也没喊师傅,择了一小个,一边朝它吹气一边小心翼翼的剥着上面的黑皮。 [space]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