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老唐尧禅大位,有为舜帝摄朝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舜帝命禹治水,竭力扶禹,共谋大业,禹在舜的召唤之下,总结前人屡治不成的教训,认为共工、鲧在治水过程中单纯以堵的方法,筑坝截流,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尔后,舜指导、监督禹制定了新的治水方案,“分导其流而分其量,疏浚河身,以安其流。”舜又委派身边大臣皋陶、伯夷等助禹实施治水工作。在禹治水的过程中,舜屡颁召令,号令诸侯百姓,顾全大局,团结一心,协同作战,治理洪水,从九州到四海,每州集征三万人,共计二十八万人,由各州长分管带队服从禹的调遣。正是在舜帝的英明领导下、关怀指导下,大禹才得以顺利完成了治理洪水的重任。

    舜帝说:“后稷弃,人们忍饥挨饿,你主持农业,教人们播种各种谷物吧!”

    后稷弃领命去讫。却说后稷弃,乃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其母姜原,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足迹,踏之,践之而动如孕。生一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从他旁边过都不踩它;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弃小时候就有远大的志向。他看到人们追逐动物、采食野果,终日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就想:如果能有一个固定供应食物的地方就好了。通过仔细观察,他把野生的麦子、稻子、大豆、高粱以及各种瓜果的种子采集起来,种在自己开垦的小片土地里,定时浇水、除草,悉心照料。等到它们成熟了,结的果实非常饱满,而且比野生的味道好。成人后,好耕农,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民皆效法。尧听说,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因此舜命他当农官,教民耕种,他是首先种植稷和麦的人。后来舜帝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为了更有效地培育这些野生的植物,弃还用木头和石块制造了简单的工具,因此他在农业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弃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农耕知识传授给人们,从而使人们逐步摆脱了仅靠打措、捕鱼和采食野果的生活。因此人们把弃尊称为“后稷”,“后”的意思是君王,“稷”的意思是粮食。

    后稷弃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劳,就把他葬在一个风景美好的地方——“都广之野”,墓地三百里,五谷自生,鸟兽共处。莺歌燕语,百兽率舞。环境宏丽,为人间乐园。天上的神仙们上下往来的天梯就在它的附近。“都广之野”土地肥沃,各种谷物庄稼茁壮生长,每到秋天收获季节,还会出现凤凰率百鸟在这里起舞的奇异景象。

    舜帝说:“契,百姓不亲,父母兄弟子女都不和顺。你作司徒吧,谨慎地施行五常教育,要注意宽厚。”

    契作为司徒,遵照舜的旨意,在民间极力宣扬父义,母慈,子孝,弟恭的人生道德观念,以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而君、父、夫则以仁、义、礼、智、信为行为准则。对妇女则大力宣扬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父,夫死从子”四德:“德德、容德、言德、工德。讲德德,正身立品;遵容德,出入端庄稳重;守言德,说话文明;行工德,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

    契还奉命在社会实践中确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标准,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赢,真而遏,简而廉,刎而塞,强而义。”在全天下广为倡导,使人们逐渐懂得怎样做为之有德,谓美,谓善,谓文明,怎样做谓之无德,谓丑,谓恶,谓野蛮,从而使社会朝着文明的方向循序渐进。

    舜帝说:“皋陶,外族侵扰我们中国,抢劫杀人,造成外患内乱。你作狱官之长吧,五刑各有使用的方法,五种用法分别在野外、市、朝三处执行。五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