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0章 大人别跪了,没人喊平身了(大章到~呜呜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长大了,你有太多事情要不得不分心。精力体能,也不如少年时期。

    宁德鲍和苏神相处这么久了,她已经知道苏神是个什么样的人。

    好像除了跑步,他的兴趣爱好就是看这些体育类型的SCI期刊。

    这家伙以后不会要组织来解决解决“个人生活问题”吧。

    这……

    宁德鲍就想多了。

    人家中学就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真爱。

    而且还是校服到婚纱的完美爱情。

    你说他还需要解决什么“个人生活问题”?

    有了林燕芳后,苏神的脑子里已经没有别的妹子一说,除了训练就是看书,所以才会看上去这么的让宁德鲍“担心”。

    不过现在苏神还小,自己也不用帮忙张罗这种事情。

    坐到了苏神的对面,宁德鲍低头一看,目光迅速被这些密密麻麻的草稿文字,吸引了注意力。虽然字有些歪歪扭扭,可宁德鲍要看的可不是字写的好不好看,而是这些字组合起来,到底是个什么内容。

    读了大概十分钟后。

    宁德鲍忍不住拍了一下桌子,喊了一声“好”。

    这要不是体校图书馆根本没有谁去,这一下宁德鲍怕是要被无数人行“注目礼”。

    苏神引经据典,各种数据和文献信手拈来,比如分了7个大段来反击这个“王姓老师”。

    第一——最大速度对于顶级运动员来说,相差无几,想要提高难度太大。

    苏神列举了现在一些知名短跑运动员的最大速度,比如格林、贝利、蒙哥马利、博尔顿等等。他们的最高速度都在11.80M/S上下。所以可以说明最大速度平均值,现在的训练手段在国际上也很难超过突破。而我国的运动员最高速度还要远远低于这个数字,因此这就说明从最大速度的传统观点上来说,这条路潜力有限,天花板太低,可能行不通。

    加上现在也有很流行的观点,说人不可能极限速度超过12米每秒,这都说明在这个项目上的挖掘潜力不高。应该换换脑子,另辟道路。(有可以的,大声说出他的名字吧。)

    用延长最大速度保持距离的方式目前看起来最有可能。

    比如第六届田径锦标赛冠军格林,平均的最大速度保持距离高达50.16米,而当时参加决赛的平均最大保持距离仅仅只有38.185米。可如果换个数据看,贝利的30米,40米,50米的最大瞬时速度都要超过格林,但因为最大速度保持距离只有40多米,输掉了比赛。

    而且我们可以看见,这个平均最大速度保持距离,个体差异是很大的,最高可以到50+,最低可以到博尔顿和伊辛瓦,都只有20多米。包括这次雅典奥运会那男子100米决赛,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既然国际公认的最大速度走不通,巅峰运动员都相差不大,那就应该换个相差大的来攻克。

    事实证明,我国运动员的技术化和系统化后,不比外国顶尖运动员要差,甚至会更好,比如04年刘祥的110跨栏冠军,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二点——至于“王姓老师”你这个最高速度已经达到了80米的论断,相当没有考证。(因为苏神知道有这样的人,但是他还没有跑100米,他的名字叫做……)

    根据SCI的多本期刊显示,6秒这个距离才是运动员极限速度的爆发区域,几乎没有例外。

    刘易斯和伯勒尔有几次出现了最大速度出现在80米,那是因为那场比赛他们前面没有跑好,乱了节奏,所以再最后才把速度加起来。你细细分析这两个人更多的比赛样本,你就会发现,他们的正常情况下巅峰速度都是在6秒区域,而不是所谓的80米。

    那是特例,不能以偏概全。

    所以80米左右的巅峰速度完全是没有数据和文献支撑的说法。(不然你写列一个给我看看?年纪大了也要多读书啊。)

    第三——关于国内30米传统训练的支持,只能说明最新的短跑研究“王姓老师”没有功夫查看……最大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