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安置工作, 一切有条不紊。
这半年根据地城池里如同一个大工地,已经修建了很多集体宿舍,而且都是带大炕的那一种,每个大炕都能睡二十人。
城里储备的煤炭足够使用一年,可以保证所有人都能在温暖的室内度过严冬。
被解救的汉民没想到会来到这么好的地方生活,绝大多数都激动得泪流满面。
来了,看过了,放心了,耿章光、耿章华、姨娘等等准备回去,这时耿章光当然要把来此的目的之一说一说。
过年前入关去宣府宣大总督府邸参加喜宴?
黄毅心里是一万个不愿意,但是耿章光说得明明白白,他爹、娘至今都没跟黄毅见过面。
人家毅然决定把两个闺女都嫁给自己,不去让未来的老丈人、丈母娘瞧一瞧理上说不过去。
没辙,黄毅只能答应了.
既然决定了去宣府,那就宜早不宜迟,明天就出发,过年前赶回来,正好和回去的耿章华他们同行。
然计划跟不上变化!
就在黄毅布置防御、安排生产计划的时候,北城门楼子瞭望哨发现北山口烽火墩然起一柱狼烟。
防御很重要, 黄毅用不着发明新方法, 依旧采用骑兵巡逻,烽火台白天放烟夜里举火的方式方法示警。
烽火台没修几个,三个山口和无名河进口入口各一个。
在南、北城门楼子上,使用望远镜或者瞄准镜能够看清楚烽火台的守军打出约定的旗语。
用放烟、举火的传统方式,肉眼就能看得到。
北山口烽火台放一柱细细的狼烟不是示警,而是通知城门楼子瞭望哨进行联络。
这是黄毅的权宜之计,因为他的事儿太多,至今都没抽时间造出玻璃生产出望远镜。
整个根据地只有一个瞄准镜和一只望远镜,南北城门楼子上不可能始终都有人端着望远镜或者瞄准镜看几个烽火台。
但是烽火台燃起一柱细细的狼烟后,城门楼子上就肯定有人端着望远镜观察。
烽火台的守军就可以用红黄蓝三色旗帜打出约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