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惨下场。
他们经常提醒某些汉民,黄大人是个好主子,跟着他不受气还能吃饱肚子,哪怕是为了报答解救之恩,也应该在根据地的城池修建完成后再离开。
恩威并施比较有效,那些想回家的汉民暂时认命了,都开始积极完成分配的砍伐树木、开采石头、平整土地、挖煤、挖铁矿石等等工作。
根据地在没有城池之前也得提高防御力。
因此采取砍伐树木、垒起石头的方式方法“结硬寨”。
有了坚固的营寨,对付蒙古人的轻骑兵当然容易多了。
黄毅还获知一个好消息,他需要的开膛线的枪管已经成功打制出了两根。
为了达到黄毅绘制图纸的要求,蓝进魁、齐大山等等经验丰富的铁匠前前后后花费了接近半年时间,
报废的枪管至少几十支。
这两支之所以成功其实是运气爆棚,并不是意味着接下来就可以量产。
燧发枪的发火率不足是个大问题,火绳枪太繁琐是短板,这些问题有待慢慢解决。
黄毅的当务之急是亲自参与,打制出一支米尼枪,也仅仅能够打制出一支而已。
为何?
因为黄毅设计的米尼枪独一无二,后世的历史上也绝无可能出现这支古怪的米尼枪。
那是黄毅的双肩包里有一只一次性打火机。
虽然基本上没怎么用,但是气跑没了根本打不着火。
按理说一只打不着火的打火机就是垃圾,应该丢掉。
穿越到了明朝,所有属于二十一世纪的物品都是回忆,黄毅没舍得丢。
后来苦思冥想米尼枪发火装置时,突发灵感,能不能用一次性打火机来发火呢?
前装火药枪是采取扣动扳机使得燧石摩擦铁片产生火花点燃引药实现击发,或者是扣动扳机火绳上的火星落下点燃引药。
这两种点燃引药的方式哪有一次性打火机打出的火花厉害。
黄毅的那只没了气的一次性打火机不是电子打火,而是转轮火石打火,理论上可以打着一两千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