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小组,真地设计出了一种韧性很强的气泡。
而且尝试过在海里把气泡吹出来。
但随即他们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当气泡里全是空气的时候,它可以轻易飘在天空。
可是当气泡里有了海水之后,就漂不起来了。
第二小组做过实验,直径几十米的大泡泡只能带着不到一公斤的海水升空。
他们尝试过吹出一公里大小的气泡,能携带的水也非常有限。
于是他们开始用氢气吹泡泡,到是可以带不少水了,可是成本却直线升高。
一个公里级别的气泡里,需要用到巨量的氢气,未来在气泡爆炸后,氢气也没办法回收。
而且气泡的爆炸过程很不好控制,爆炸早了就到不了沙漠,晚了就飘到境外去了。
气泡移动的主要动力是自然风,可是风向也是个不确定性因素,往往气泡走着走着就跑偏了。
总之不可控的东西太多,在姜宇冬眠的第三年,这个项目就下马了。
现在第二小组有了个新的项目,他们称之为是蝴蝶项目!
研究人员介绍道:“气候上的蝴蝶效应是真实存在的,最形象的一个比喻是,一只蝴蝶煽动翅膀,可能会引发一千公里外的飓风。
“当然这只是个比喻,气象学比想象中更为复杂,但也存在着‘气象触发点’的说法。
“既在某个关键位置做微小地变化,从而影响大区域的天气变化。
“但这个设想有两个难点,首先是这个触发点很难寻找,其次是所谓的‘微小变化’,是对大自然来说微小,对人类来说却非常巨大。”
另一位专家介绍道:“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地构建全球的气候模型,希望能尽快找到气象的底层规律,以及对触发点的计算方式。
“除了在地球上寻找触发点,我们还希望在太空中建设一个类似于反光镜的结构,可以折射太阳光,给地球的某个地方加热。
“或者利用太阳能,在太空利用微波、更改某地区云层的正负电子等手段,给某些地方降温。
“以此大体上来控制全球的气象,从而让沙漠中有更多的降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