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随笔)
感觉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人在生活中,就是不断在感觉,继而感知。深入探讨一下感觉,很有趣,也很有益处。
一
人都有眼、鼻、耳、口、舌,称为五官,五官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用来感觉。耳朵用来感觉声音,鼻子用来感觉气味,眼睛用来感觉形状和色彩,口、舌用来感觉滋味。五官之外还有皮肤,用来感觉温度、湿度、软硬和疼痛。
五官和皮肤的感觉是天生的、本能的,基础的,是初级的感觉,带给人最初的印象和反映:“这花真好看。”“这歌真好听。”“这菜味道好极了!”等等。
由最初的感觉和印象,人又进入感觉的中级阶段:感知。比如由“这歌真好听”感知到这类旋律的歌曲会好听,这个歌手唱的歌会好听。再经过思索,感觉的素材被加工成高级品,进入高级阶段,即理性和智慧的阶段,比如为什么这类歌曲会好听,怎样才能使歌曲更好听,这个歌手为什么唱歌会好听,怎样向他学习等。
人的感觉大体经历这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又相互作用,智慧高感觉会更聪敏,感觉聪敏又会利于发现,继而提高理性和智慧。伯乐才识千里马呀。李白看到崔灏的题黄鹤楼诗便不敢再题了,他的这种感觉就来源自他的高超诗才。
二
最初的感觉是天生的,但程度却有差异。莫扎特和傅聪的乐感就高出常人许多,所以被称为“音乐神童。”曹植、王勃幼时的文学感觉也比常人高许多,往往语出惊人。天才确实有,得承认这一点。
但天才也需要发现,需要培养。傅雷发现了儿子傅聪的音乐天赋后,就着力培养,请名师指点,又天天督促练琴,如不到点停止,就在楼上用手杖敲地板促其继续。傅聪也很刻苦,离开父亲后每天都坚持练琴十小时以上,终成世界级钢琴大师。
现在的父母都望子成龙,那你就注意发现孩子的天赋吧,再顺着孩子的天赋去着力培养,希望或许就在招手了呢。
没有天赋,也可成才,但困难些,成功率低些。文学史上有“苦吟派”,天赋不高,但写作刻苦,也有成为较有名诗人的,但多数成就不高,文学艺术是需要灵感的。
有了天赋,恃才自傲,不刻苦进取,也可能水流荒沙终无声。这样的例子也不少,王安石所写《伤仲永》就是一例。先天和后天得两结合呀。
三
感觉与时间有关。不同时间感觉也会不同。
印象派画家发现不同时间光的强度不同,景物给人的印象也不同,特别关注自然光照下景物的瞬间变化,创立了美术史上影响极大的印象派绘画。
摄影更是瞬间感觉的艺术。抓住最能感动你、震撼你的瞬间情景,是一幅摄影作品成功的关键。
谈恋爱也要选择时间。在悠闲的时刻,在温馨的夜晚,浪漫因子会比较多,谈起恋爱更有滋有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慨时事艰难时觉得花也在流泪;离恨别愁梗在心头时,感觉鸟也在伤心。
有句俗语:“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意思是少年血气方刚,看水浒更易冲动;老人阅历丰富,看三国更易奸滑。这种观点对错且不论,但表明了不同年龄段对事物的感觉也会不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感觉也会发生变化。
四
感觉与环境关系也很密切。内心凄凉的人会悲秋,望落叶而伤心。失恋的人会伤春,见成双蝴蝶而流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