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2章 谣言叠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80zw.la
    “状头是田备?田备是何人?怎么从未听说过?”

    状头即状元,杨悦听苏味道说今年的状头人选已落定,而田备名不见经传,不知何许人也,不由奇怪地问道。

    “听说田备是荆王孺人之兄。”

    “荆王儒人之兄?一个儒人也有这么大的面子?”

    唐代没有侧室之说,亲王除正妻外,按例可纳二儒十滕,“儒”便是儒人。

    这个荆王,杨悦已打听过,知道他便是将来与房遗爱等人一起谋反的那个李世民的弟弟,李渊第六子。

    “当然不是儒人的面子,是荆王的面子而矣。”

    “不对,榜单还未放出,你怎么便知道状头是谁?”

    杨悦不解地问道。不过杨悦此话一出,整个“文刊编辑部”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味道边笑边言道:“榜还未放?便是省试还未开始,就已经知道了状头是谁。连甲第的名单基本上也早已定了下来。”

    “还未考试便已定下榜单?”杨悦的眼珠子几乎要掉出来,气怒之下反而更觉好笑,“真是开玩笑,这还叫什么考试?难道状元以及前三甲,不是圣上殿试亲点么?”

    “殿试?”众人不由奇道,“何为殿试?”

    “殿试便是圣上在朝堂上亲自主持的策试啊。”杨悦莫名其妙地望着大家,不知为何大家连殿试都不知道。

    自来戏文中有不少“连中三元”的桥段,所谓三元分别是乡试第一名解元、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一名状元。“三言二拍”杨悦在中学时代便已看过,这种状元及第的故事再熟悉不过。

    不过,众人却是也回望她一个一个莫名其妙的眼神。

    “有乡试、省试之分,却从来没听说过殿试。而且只有乡贡才经过两次考试,生徒直接参加省试,哪里有什么殿试之说?”

    “没有殿试?”杨悦暗叫一声“不好”,心道又猛浪了。

    科举在隋唐初开,经过千年发展,逐步完善。“三言二拍”之流是明代作品,定然与现在这个科举有很大不同。难道说这个时候还没有所谓的殿试?连忙含混地说道,“我定是被人蒙了。我听人家说状头要圣上亲点,自然以为是在大内宫殿中举行,原来是道听途说,当不得真。”

    不等众人回味,忙又叉开话题,问道:“状元,不,状头这样内定,难道没人过问么?”

    “又能怎么样?自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你说这个人的诗文好,他说那个人的诗文好,各自评定不一……再说,请人写几篇诗文,博个名声,还不是极容易的事。”

    杨悦对于唐人重诗赋,流行“投卷”之风还是比较了解的。《天下诗刊》创刊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避免其中流弊。但是其中还是有疑问,问道:“诗赋可以先投卷博名,但是考场中的策论,总是临场发挥,难道便没有高下之分?”

    “临场发挥?保不准那策论题目早被人偷了去,请人做好了一篇……”

    “嘿嘿,看到是自己认识的人,评论写得好些,又能怎样?”

    “今年投卷依附名流的人大大减少,还是咱‘天下诗社的功劳!’”

    ……

    众人不以为然地说道。

    “阅卷人能看到是谁答地卷子?”杨悦见说,不由吃了一惊。偷题的可能性或许不能避免,但阅卷能看到名子,知道是谁答的题,这种事情实在是不可思议,因而说道,“难道不糊名么?”

    “糊名?”

    “何为糊名?”

    “啊?怎么连糊名都没有?”杨悦没想到堂堂科举,竟然如同儿戏。杨悦不由又气又好笑:“糊名就是将卷首考生的名字封住,不让阅卷人看到考生姓名,以免舞弊……”

    “考生的姓名写在卷尾,怎么糊?乱七八糟的胡乱糊在一起,怎么成?”

    “让大家都写在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0zw.la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