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像他们身后的不是三千唐军,而是整个营州都督府、整个大唐。

    二月十日,大军出南京,行至泥水河口,在此地,李诚中下令停留十日。

    泥水河口已经由渤海国方面搭建起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营地,或是临河、或是背坡,简陋的木屋、破旧的帐篷,或是依着高坡挖出来的泥洞,都塞满了衣裳褴褛的难民。好在渤海国看护边境的千牛卫驻军每日里发放一餐粥食可以让难民们充饥,否则真不知道这些人还能不能活下去。

    李诚中亲自视察了一遍泥水河南岸的营地,走下来之后心头也是难受,同时也为这个时代百姓的生存能力而敬佩无比。如今虽然已经过了正月最冰天雪地的寒冷,却仍然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若是换了他穿越前的那一世,恐怕这几万难民已经不知道还能活下来几个了。但百姓们仍然挣扎着求存,除了每日领取的粥食外,泥水河的冰层上开了不知多少窟窿,听说连小鱼小虾都快捞不出来了。附近的林子也被砍了个精光——树皮剥下来充饥,树木燃火取暖,枯草更是找不到一根,全都塞到了老弱妇孺身上裹着的破布之中。至于豚鼠鸟雀,早已视这片土地为禁区,莽莽四顾,除了人头以外,看不到一个活物。

    李诚中开始整顿难民。对于渤海而言,新罗难民属于喉中梗刺,让人极度忧心和不爽,但对于营州而言,这就是人力啊!人力是什么,人力就是财富,眼前遍地都是财富,李诚中当然不会放过。

    于是,大唐营州都督发布了“援救令”,本着悲天悯人的心态,提出将这些受苦受难的黎庶迁往“富足的营州”,并且答允他们,一旦抵达营州,就会分发良田、安排劳作,让他们吃得饱、穿得暖。但是,营州并不是谁都可以去的,因为那片土地有限,只能顾及难民中的一部分,这个数目控制在了“一万”以内。所以,想要去“营州天堂”过好日子的百姓们,赶紧到营州设立的“援救点”报名吧,来晚了可就没这个好命了!

    半天功夫,报名的难民就达到了一万,于是李都督在无数百姓的叩首乞求下大开慈悲,决定破例再次给予一万名难民活路……

    三天后,李都督再次破例……

    为什么要把一切搞得那么麻烦?直接将这些难民解送营州不就可以了么?关于部下们的这个疑惑,李诚中作出了解释:我没有那么多兵力押送他们去营州,要想让他们自己过去,就必须充分发扬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个词听不懂?好吧,用鞭子赶一头驴容易,还是用一把青草容易?

    李诚中事先的麻烦换来了事后的方便,在此后的四万多难民大军的西迁过程中,他总共只派出了一百名向导,当然,每个难民出发前都领取到了五天的口粮,如果他们能够省着吃的话,足以挨到营州,如果他们不为以后考虑——李诚中也没必要为他们考虑。

    于是,营州历史上最廉价的一次移民在李诚中的手上诞生。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