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如丝,朱允炆正站在寒山寺的枫江楼中看那绵绵细雨洗涤尘世,而思想却是已经飞到九霄云外了。
苏州已经不是他以前印象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了,除了长满荒草的城郭,以及进入城中所见到的破败景象。
还能从前来迎接他们的苏州知府高参身上就可以明显看出来,高参是陕西人,国子监出身,居然而立之年就被委以苏州知府,开始朱允炆还以为他有过人之处。
但是回答问题时,感觉虽然中规中矩,也未见有什么出色表现。反而显得有些淡漠。身为其同窗的铁铉在事后才解开朱允炆的疑惑。原来,高参这人,虽然不错,不过为人古板,为老师同窗不喜,后来苏州知府空缺,因为高参没有背景,再则为人古板孤僻,所以就将他举荐过来了。
当朱允炆奇怪,苏州知府从他知道的历史上看,无论那个角度都是一个肥缺,为什么会没有人愿意过来呢?戴德彝身为江南士子,很快的就为他解答了这个问题,原因有三个。
其一,苏州赋税之重,在大明首屈一指。户部曾经做过统计,天下税粮,共二千九百四十三万余石,浙江二百七十五万二千余石,苏州二百八十万九千余石,松江府一百二十万九千余石。浙江当天下九分之一,苏州却是比浙江一省还多,以一府视一省,可见苏州的负担有多大了。
当然,松江府虽然只有苏州的一半,但是苏州一州七县,松江府才两县,只有苏州农田的四分处一,虽然天下最重的赋税是松江府,但是苏州还是有其二。
其二,就是这个就源于苏浙一带原来对张士诚的维护。朱元璋不仅对江南的民风和士风心存不满,对江南人士还充满了强烈的不信任。在攻下苏州数月之后,朱元璋下令强迫大批苏州富民迁徙至临濠(今安徽凤阳),这些人甚至被禁止回乡扫祭祖墓,违者受到严惩。这样一来,将苏州的经济文化破坏的很严重,豪门大户几乎消失殆尽,虽是满城园林大宅,但是十室九空,反而成了藏污纳垢之所,治安极坏。
其三,现在是洪武二十六年四月,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