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冬天到了。早上签到时,办公室的魏老师告诉大家,上午十点半召开职工大会。
“宣传部的肖部长来主持会议,中午在海天大酒店吃饭……大家相互转达一下。”
有人嬉皮笑脸地问:“是不是吃散伙饭?”
“没有这样说哟。不过,部长来主持会议,肯定能给大家一个确切的消息。”
“最后的午餐,早晚的事!”
说是大会,其实也就二十来个人参加会议。大家的表情,都有些沉重。年轻、帅气的肖部长如约而至,一句话打破了沉闷气氛。
“如果上帝为你关上了一道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户……大家猜一猜,我是从门进来的还是从窗户进来的?”
话音一落,社长首先鼓掌,会议室里随即掌声一片。
整顿党报党刊的呼声越来越高,到了2003年的11月份,各级的有关文件已经下发,取缔县级报纸已成定局。
“没有办法,《阳安报》到今年底停办。所有资产和帐务交宣传部,年底前交办完各种手续。”肖部长肯定了报社近年来的成绩,宣布了市委的决定,也谈到了做出这个决定的过程。
悬而未决的事件,终于尘埃落定,仿佛一个石块从胸部卸下,压抑已久的情绪释放了出来。
阳安是一个一百四十多万人口的县级市,但在不久以后,将失去唯一一张属于自己的报纸。据称,在发达国家,不少几万人的小镇,都有自己的报纸。当然,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是否有报纸,而在于报纸存在的形式,是不是符合市场和新闻规律。所幸的是,上面的文件并没有一刀切,规定自主发行的报纸,或者免费赠阅的报刊,不在整顿之例。换句话说,如果县级党报不通过行政命令发行而完全市场化,或者政府出钱办报同时以赠阅的形式存在,便可保留。一位小地方的大人物,口若悬河地说:“你还要什么阵地,省上有报纸,地区有报纸,足够传达党的方针政策了。”就目前的党报党刊而言,此话可谓千真万确,但新闻则不然。新闻是一种说话的方式,是一种交流的方式,是一种大众的文化,也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当然,也是叶明的饭碗。而且,新闻的地域性,更有可能满足人们对自己身边的人与事的好奇心,这也是地方小报存的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