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26章 】 答疑解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解,说道:“我们离我们市区还有六十公里,距离桂西省和滇西省的省城也都在两百公里左右,根本做不到像龙泉这样朝出夕归!”

    哪怕是将来高速公路通车之后,梁村和城市的距离依旧无法拉进太多,对于游客的吸引力并不是那么大。

    “呵呵,这个你就放心吧!”了解刘睿所担心的问题,徐璘笑着说道:“现在城里人有钱人越来越多,拥有私家车的家庭也是逐渐普及,三百公里的高速也不过两三个小时的车程,很方便的!”

    “咦!”一听徐璘的说法,刘睿不由地眼前一亮。

    说起来,刘睿还是年纪小,而且常年生活在农村,见识不广,眼界不够宽。

    有时候,刘睿的思维也就放在一个农村孩子的角度上出发,还不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看待问题。在刘睿的想法之中,人们出现都是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私家车的概念还不曾在刘睿的脑海之中扎根。

    不过呢,徐璘在成都的郊区开办农家乐好几年的时间,对于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以及生活水准有了很清晰的了解。对于农村人来说,似乎私家车就是一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但是对于不少的城市居民来说,买上一辆经济型家用轿车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来游玩的游客都是开车来到‘客云来’,因此徐璘对于梁村距离城市有点远的这个问题并不觉得有多严重。

    “你们梁村还拥有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样的一个名头以及秀美的风光,肯定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往度假旅游,梁村发展农家乐肯定是很有前途的!”听完刘睿讲述梁村的条件,徐璘甚至都有点动心的感觉。

    “我们也是觉得条件很好,但是现在关键就是在于没有资金和经验,究竟下一步该怎么发展?我们这不是来成都取经来了嘛!”对于徐璘的观点,刘睿也是相当赞同,但是现在问题又回到了‘怎么开展工作’的疑问上。

    “呵呵,小睿,你这样想就有点杞人忧天了!”看着刘睿的小脸几乎都皱在一起了,徐璘连忙笑着说道。

    “怎么这么说呢?”有人以前也说过刘睿杞人忧天,只不过他们说不出一二三,越发让刘睿感到迷糊。

    “你不能低估农民们的智慧,以为他们什么事情都办不好!”徐璘想了想,继续说道:“只要你带村民们来这里走了一圈,回去之后自己把自家的农家乐办好,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徐璘以前也怀有和刘睿类似的想法,但是在他回到老家开始兴办农家乐之后,他才发现,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虽然村民们不曾见过各种旅游形式,也没有开办农家乐的相关经验,但是只要有人开始办起第一家,第二第三家农家乐就会一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别的不说,像农家乐这样的经营模式,并不是什么技术含量极高的产业,农民们照葫芦画瓢很快就能够搞定了。

    在发家致富的美好前景吸引、带动之下,村民们总是能够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快速地成长起来。

    至于刘睿所说的资金不足,那就更加不是问题了!

    有一句话说得好,只要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会成为问题。

    别看一些村民家里看上去挺穷的,不过多少还是会有点积蓄,再加上亲朋好友再借一点,启动的资金也就不难募集到了。

    对于农民来说,经验、资金还有管理都不是最大的问题,最让村民们困扰的却是信心以及未来的前景。

    村民们往往在创业的时候总是显得有点犹豫不决,不敢果断行事,不过就是害怕前景不亮,导致血本无亏,最终倾家荡产。

    “您是说,我只要办好自家的农家乐,其他的事情就都好办了!”刘睿想了想,发现徐璘是这样的一个意思。

    “对呀,按照你说的情况,只要你开办的农家乐获得了成功,一切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的。”徐璘点点头,脸上露出孺子可教的表情。

    刘睿在心里想了想,也是发现了这个道理。

    当初刘睿种植小番茄的时候,整个村子都是一片反对之声,甚至有不少村民出言讽刺,总之是一点都不看好刘睿种植的前景。但是,当刘睿的种植获得了成功,哪怕是最后番茄地被冻雨淋坏,刘睿才收回了成本,也是无法阻止村民高涨的种植热情!

    原来,村民们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个榜样,一个可以让自己看清前路的灯塔,而不是需要人手把手教导。

    “谢谢徐大叔!”想通此节之后,刘睿站起来给徐璘深深地鞠躬。

    这段时间以来,刘睿总是觉得自己在村子里的事务上的处理有点不太对劲,但是一直都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如今,听了徐璘一段话之后,刘睿是豁然开朗。

    石桌上,袅袅青烟在生气,散发出淡淡清香的峨眉山竹叶青在玻璃杯之中上下翻滚,一如刘睿的心情,清澈温暖!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