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学而远行之----明代传说(六十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80zw.la
    经过科学细致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认定,9座汉代墓葬均为单室(含瓦棺墓1座),墓葬一般长2.40―2.80米,宽1.10―1.80米左右,深度多数在1.70―3.40米之间。墓葬填土为褐色沙质土夹黄、灰白色粘土块,并掺杂较多的石子,少数墓葬的填土取于它地。部分墓葬填土经过了人为加工。墓室底部四周有熟土二层台。墓葬内有木质葬具,葬具是单棺,都仅存板灰痕迹,一般长约210厘米、宽50多厘米。墓内人骨保存一般,头向北,葬式多为仰身直肢葬。随葬品较少,器形单一,仅陶罐和铜钱,陶器都是置于棺外填土中。

    随着考古的进行及村民的一些讲述,考古人员对古墓群所处的小皇山土层进行了详细调查考证,发现这里还是一处古村落遗址。考古队员从施工挖掘的断崖上找到了历史上一代又一代人类堆积起来的文化层,断面暴露灰坑、墓葬等遗迹,地表又采集出石铲、双孔石刀、陶器盖等具有史前文化特征的遗物,证明这一遗址距今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并判断这一遗址上始于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下至商周、秦汉,历代延续不断。该遗址东西约 300米,南北约400米,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达30―150厘米。

    在考古队,记者看到了考古队员从村民手中收集的一个长方形石铲、一个半月形双孔石刀。此件石铲打磨得非常光滑,上部钻一孔,用以固定铲柄。石孔圆而光滑,即使在工艺发达的今天,记者仍不得不叹服古人的工艺和智慧。宋队长解释,该遗址因河水冲刷等自然因素和基建工程等人为因素的破坏,濒临消失的危险,能捡到的遗物非常少。半月形石刀在中原属于夏代,本地则属于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岳石文化。这两件石器,足见临沂历史的久远和当地经济的发达。

    宋队长介绍,此处遗址内涵丰富,文化堆积厚、延续时间长,墓葬分布广、数量多、密度大,是我市难得的一处古迹,不但对研究临沂的历史文化、也为山东墓葬的葬制、葬俗等考古学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证据,其考古价值和保护价值可与金雀山、银雀山相媲美。同时,小皇山和金、银雀山遥遥相对,就像三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沂河两岸,增添了临沂无穷的魅力。

    目前,考古发现已结束现场发掘,发掘出土的文物将依法交市博物馆永久收藏和研究。墓主尸骨也全部提取到博物馆,经专家进行性别、年龄等技术鉴定后,返给其家族安葬。

    皇穹宇,也叫回音壁,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为重檐圆形建筑,名“泰神殿”。是圜丘坛的正殿。用于平日供奉祀天大典所供神版的殿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0zw.la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