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时以清朝海军的势力,若集中南北洋舰队,定可在远洋置日本于死地。可惜,战争的最终结果却是清朝输掉了最后的家底。
两次战争中,日本的战术都是一样的,即先抢夺制海权和朝鲜战略要地,再直插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迫使中国投降,达到战略目的。其实这种战术带有极大的赌博性。倘若在一处遭到对手的牵制,就将满盘皆输。因为日本国土狭小,补给有限,不可能与中国拼消耗。明朝与清朝战争初期都有战败,但明朝是阻击战,以消耗日军有生力量和延缓其攻击步伐为结果的。清朝则是溃败。事实上,战争的结果从开战时的态势就已经注定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战争结果不同呢,对照一下,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的观点。以为后人鉴。
1)、中日大战,中国拥有着先天的优势,即丰厚的人力和资源,以及广阔的大后方和漫长的补给线。中日开战,即使日本可以以优势兵力和装备暂时取得优势。但随着战争的进行,如战事进展缓慢,其国力也必然被拖垮。明朝抗倭援朝战争持续七年,日本几乎被打到崩溃边缘,战争结束不久即爆发内乱,国内长年内战,国力一撅不振达200年。甚至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青年时仅凭几条海盗船就横行日本。所以除唐朝外,历来对日作战的方针都必须作好持久战的准备,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印证了这一点。但是满清却不明白,西太后原本期望速胜,在自己60大寿前赢得战争,结果却是迅速崩溃。而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战争潜力,急忙结束了战争,以至丧权辱国。
2)、中日交战,朝鲜为重要战略争夺地。失朝鲜则失中国。失去了朝鲜,日本的优势陆军就有了广阔的空间。朝鲜丰厚的资源和巨大的生产能力也能为其支持战争,抗战八年我们一再败退,与这一点不无关系。而清朝丢失朝鲜后,既而丢失辽东大部分地区。明朝守住朝鲜,最终赢得了战争。
3)、对日作战,绝对不是一场局部战争,更不是一场可以迅速结束的战争,因为日本每次对华作战,其战争机器都是疯狂开动。中国必须要做出打全面战争的准备,才可赢得最后的胜利。事实上,以中国的国力和基础,若战争机器全面开动,其效率必定十倍于日本。明朝水师原本弱于日本,但一经运转,清政府府一味小心翼翼,仅靠淮军和北洋水师抵抗,其他军队则处于观望状态,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4)、作为统治者,必须要有战斗到底的决心,战争决策一旦作出,必须厉行,不可再有摇摆。中国军队虽然派系严重,但只要思想统一,调度得当,依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核心力。清军的全线溃败,与清朝内部始终没有统一思想有很大的关系,作为统治者则更加摇摆不定。使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