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近代,仍然有人力主此说。如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认为“耐庵即施惠号”。此外,曲学大师吴梅也持此观点。
此后又有人考证《水浒传》中有江浙方言,并发现施惠的《幽阁记》中有一些描写和《水浒传》相似,以次推断二书皆出自同一人之手,施惠也就是施耐庵。但是很多人认为该证据难以令人信服,而且有关施耐庵和施惠的关系多数臆断,一些说法也只见与稗官野史。
此外,戴不凡又认为“疑施耐庵即郭勋”。他认为郭勋刻水浒后才开始署名施耐庵。但是这个论据并不能够立足,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署名施耐庵的百回本《水浒》出现。
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施耐庵出生于平江路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怀胥桥北施家巷。由于家贫,无法上学。7岁开始,他只好通过自学学习。13岁后在浒墅关的一家私塾念书。
19岁时,他考中了秀才。并且同私塾教书先生的女儿季氏结婚。25岁时被苏州官吏荐为“孝行信义”,29岁考中举人。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36岁的施耐庵中辛未榜进士,并结识了同榜的进士,也就是日后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的刘伯温。
得中进士后,施耐庵被朝廷委以钱塘县尹之职。但是当时由于作事情需要得到元人担任的达鲁花赤批准,施耐庵十分不得志。做了两年县尹,由于触怒元人,愤然辞官。在苏州施家桥办学授徒。在这里,他收下了一个商人的儿子罗贯中(也就是日后《三国演义》的作者)为徒。其间施耐庵父亲和妻子相继逝世,随后续娶了申氏。此时他已经开始着手撰写《水浒传》。
至正年间,贩卖私盐的张士诚起兵反元,其属下卞元亨是施耐庵的表弟,于是在卞元亨的邀请下,施耐庵成为了张士诚的军师。在施耐庵地帮助下,张士诚从兴化一路打到苏州。此时,由于意见不合,施耐庵辞别张士诚,带着门人罗贯中四处游学。
施耐庵在写《水浒传》之前,虽然有点才气,但施耐庵混得却很惨,名字也是不见经传的“施子安”。在元末明初那个年代,“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每个年轻人的最高理想,更是一个男人成功的标志。不过年轻的施耐庵却远没他的苏州老乡唐伯虎那么幸运,十年寒窗,鼓捣来鼓捣去连个秀才的功名也没落着。对朝廷的看法和对社会的心理由此失衡。更雪上加霜的是,失败的爱情也不期而至。18岁那年,小施迷上了邻家女孩金莲莲。按照现在的说法,不久两人就偷偷坠入爱河。可由于莲莲的母亲一心想让女儿攀个有钱人家,爱情最终还是输给了金钱。见最后一面时,莲莲用酷酷的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