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抚中被戮者,总共11人,分别为:蓟镇王应豸(zhi)、山西耿如杞、宣府李养冲、登莱孙元化、大同张翼明、顺天陈祖苞、保定张其平、山东颜继祖、四川邵捷春、永平马成名、顺天潘永图,另外还有河南巡抚李仙凤被逮自杀。这些大臣,都是应对辽东战事和平息农民起义的将领,他们动辄遭罪被杀,也就很容易说明崇祯朝军事上的大溃败了。
对于一般的言官,思宗也总是非常严峻。崇祯元年十一月,户科给事中韩一良上疏言官场贪污之风甚盛。当然,这样的奏疏只是就事论事,并不明指谁人贪污,谁人受贿。但是,思宗一面表彰韩一良的忠心和敢言,一方面却非要韩一良指名道姓以回奏。韩一良知道一旦指名道姓,就是得罪人的事情,所以只说是"风闻"。思宗大怒:"难道一人不知,遽有此疏?限五日内指名来。"按思宗的意思,既然言官忠心为国,就要敢于破除情面。韩一良只好找一些已经有议论的官员来搪塞。但是,思宗再对韩一良疏中"臣两月内辞却书帕已五百金"纠缠不休,要韩一良说出500两银子是哪些人送的。
这时,韩一良再不肯说。于是,韩一良被革职为民。仅仅数月之间,从表彰到革职,还算敢言的韩一良却得到这样的对待。在晚明社会中,官场中的弊端自然不少。相互间送书帕(书仪)是极正常的事。思宗希望一举之间将这种风气杜绝,却又着意在惩罚官员,这样官员们最终只是互相袒护,不敢再说真话了。崇祯二年关于工部招商中收取回扣一事的处理,也充分体现了思宗急于求治的急躁心理。这一年的闰四月,工部尚书张凤翔上疏指出工部招商收取回扣之弊政。内阁大学士韩■、李标、钱龙锡都说:"此从来陋规,望皇上宽处,后边人敢说。"但是,最终思宗将巡视工部库房的工科给事中王都、陕西道御史高赉明革职严办,等于是让一两个臣工为多年来的积弊传说思宗自缢处承担责任。这也反映思宗随意处理臣工的做事风格,而这样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大小臣工们对于朝政中的一切事情,最好是噤口不言。
皇帝督责越严,臣下越不敢担当;皇帝焦劳越勤,臣下就越偷安怠慢。晚明著名的学者刘宗周就在批评思宗的奏疏中这样说:"求治之心操之过急,不免酿为功利;功利之不已,转为刑名;刑名之不已,流为猜忌;猜忌之不已,积为壅蔽。"崇祯朝的政局,正是这样发展下去的,而思宗最终也只落得众叛亲离。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思宗煤山上吊时,身边仅有司礼监太监王承恩陪伴。
思宗自杀以后,他的子女散归民间,下落不明,从而引起人们的各种猜测。
思宗的子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