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十一 靖安的第一次设备安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场上的价格,他们沾便宜了。

    一个上午还没到,五百斤洋面全换完了。

    一万斤土豆堆成个小山,刘大双家土豆窖也不能放下,只好先往几个舅舅家窖里放着。

    有不少村民相信了,开始问土豆种植和回收的细节,刘大双把换算比说了,然后就告诉村里人,答应种的,去他姥姥家报名,开春他过来和大家立个文字,双方不得反悔。

    落实了一个土豆种植专业村,刘大双稍稍轻松了一点。

    南边的地窨子白挖了,王大毛的毛皮没送来,也不用请人去看管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刘大双想起诸葛亮常说的一句感叹。

    铁匠铺去看下,他的蒸锅马上就好了。

    回家炕头上掀开陶罐的盖闻闻,不错呀,有点酒香了。

    又过两天蒸锅也到了,是三个圆柱形银光闪闪的洋铁片儿罐子。

    刘大双赶紧去找刘玉虎,开口道:“爸,砖窑在哪儿?想去拉点砖。”

    “冬天人家不开火,夏天才烧。”

    又是一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悲剧。

    这大冷天,搭个灶台都没法,地刨不动,砖找不到,这洋灰白买了。

    “爸,砖窑在哪儿知道吗?”

    “知道,离咱圈地那儿不远。”

    “去看看,有烂砖头捡点回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的有废砖头,埋在雪地里,用铁锹翻翻就找的到。当然,这段故事后来也被御用文人加工成刘大双从小就懂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光辉事迹。

    没舍得用水泥,找点黄土,慢慢刨了一点,回来在院子里把炉子砌好。

    炉子搭的很怪异,三个灶头一个比一个高,好像三个台阶一样。

    这又一次震撼了大家的心灵,原来灶台也可以这么搭的。不过这高度看不懂,最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