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的过程和日常练习没有什么两样。那些年,一级试卷上下午各180道题选择题,时长3小时。平均下来,每小题耗时一百八十秒。题干文字的长度会直接影响做题的速度,真题的题干比协会公布的MOCK(模拟题)还要再长一些。十门学科中,“道德和职业标准”和“财务”这两科的题干描述最长,而它们都被安排在了考试的前半程。这也印证了那句老话,万事开头难。
“惧怕失败”和“渴望胜利”都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只有“心无旁骛”的高度专注才是通往金榜题名的捷径。
考生们陆续进入战斗状态,答题成了一种潜意识里的行为,知识的调度有如从食堂走回宿舍那般自然。在这样的心境下,胜负心被暂时抛去,过程本身就凝结成了结果。
沙沙的涂卡声,嗖嗖的翻阅声,轻微的咳嗽声都如潮水般渐渐地从张司源的耳边褪去。偌大的空间被无意识地再次划分,一块是他自己,一块是其他区域。
考题并不算难,但仔细甄别也能发现一些陷阱,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做题体验。不过这样的体验还没有持续多久,便被粗鲁地打断了。
不知是不是受到此前违纪的影响,一旁的“雀斑男”开始抖起腿来。他那超过200斤的吨位把整张课桌都摇晃得跌跌撞撞,好似下一秒就会有什么怪物从桌子里破壳而出。别说专心做题了,就连试卷上的文字都被晃得有了重影。这人怎么这么不安分,毁了自己不说,还要拉上别人陪葬才能安心嘛?
如果小张私下提醒对方,可能会被监考员误会。如果他向监考员举手说明,老师指不定会出于成见,直接取消了“雀斑男”的考试资格。尽管张司源对同桌的印象可谓差劲透了,可他始终没有举手。正如周淼所说的那样,男友是一个挺为别人着想的人,而且还是不声不响的那种。
地震般的摇晃感觉依旧持续,不言而喻的焦躁有如猫抓一般袭上心头。小张把课桌的一头使劲推了出去,又快速拉了回来。这一来一回的举动可把“雀斑男”弄得不明所以。“雀斑男”并没能解开同桌的哑谜,于是两人答题继续。可还没等上一分钟,他的腿脚就又不安分了起来。张司源好奇这个看似笨拙的胖子,怎么就能把腿抖动得如此轻松写意,于是小张又重复了先前的“以暴制暴”,并且故意抖了抖大腿。“雀斑男”这才恍然大悟,世界终于回归了“和平”。
一次次翻页的动作积累着时间的流逝。再次拨开纸张,看见的是白花花的空白底页。小张确认了上一题的序号——180。又看一眼时间,11点20分,距离考试结束还有40分钟。
再过10分钟,考场厕所就将再次关闭。尽管意向算不上强烈,可他还是举手示意,起身朝厕所走去。如厕时总感觉身后有两双眼睛盯着自己,脑中忽然蹦出了郭德纲那句“祝你成功”的段子。一条自上而下的抛物线排泄着体液的同时也舒缓着压力,小张长呼出了一口气,居然还听见了回音。
走出洗手间,上千人同场竞技的画面再次映入眼帘。这时他才注意到,偌大的考场并非座无虚席,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总能找到一些间隙。“这么贵的考试还有人缺席,真是任性。”张司源心想。
等他回到座位时,却意外地发现邻座不知所踪。那半张桌子上的文具、纸张也都一并清空了。小张来不及细想,提笔涂起答题卡来,心底却抹过一丝悲凉。
考生的涂卡习惯不尽相同。有人习惯做一题涂一题,他们通常担心自己的做题速度;有的则喜欢先把题目做完再统一涂卡,他们更加注重思维的连贯性。还有一类考生就如同铅笔型号一样奇葩,他们原本打算做完题目统一涂卡,可做到一半的时候又临时变节。这样的行为既挑战了也佐证了苏格拉底的那句名言——认识你自己。
涂满180道题,张司源只用了10分钟,距离考试结束还剩20多分钟。剩余的时间好似鸡肋,只能再看看那些把握不足或是没有思路的题目。对于前者,小张不愿轻易变更答案。而对于后者,或许他在走出考场时会豁然开朗,或许在被告之正解时会捶胸顿足,可眼下他就是一筹莫展。人脑是一台负责思考的机器,可它却并不了解自身的运作机制。
广播提示距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张司源来回翻弄着试卷,这种没有实质意义的动作只是自我安慰罢了。精神的不集中使得人们对外界事物变得敏感起来,监考人员一次次经过的脚步声,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