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三八章 翰海为镡天山为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简易三合土与碎石,内面则是神器盟提供的一块块简易钢板。

    由于建造简单,使用的人力也极少,三五天就能建成一个。

    它们看起来粗制滥造,可其实防御能力不下于小型城池的城墙。

    每一个棱堡都有千人左右驻守,都是装备改良鸟枪的卫所军,且都配备着十门以上的虎蹲炮。

    内中则储存两千人食用十日的食水,用于容纳沿途的粮队。

    它们的作用,正是为保护粮道。

    这次他们虽然携带了大量的偏厢车,可随军的各种粮食,仅仅只够大军两月所需。

    李轩虽然自信能够在两个月内解决问题,可他作为一军主帅,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所谓‘未虑胜先虑败,未虑得先虑失’,这是一个为帅者最基本的素养。

    所以他对这些棱堡的要求,是能在蒙兀三万骑军的打击下,至少坚守三日。

    给予李轩信心的是燧发火枪与棱堡的运用,像这样一座堡垒,蒙兀人在没有火炮的情况下,很难将之攻克。

    晋军也有大量的‘夜不收’哨探在外,覆盖粮道周围数百里,绣衣卫的暗探,则是遍布草原。

    蒙兀骑军的大规模调动,都很难瞒过他们的耳目。

    这就给了晋军充足的应变时间,让他们从容调集军力。

    就在六月十五日,李轩与少傅于杰二人并骑抵达擒胡山。

    二人抵达这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瞻仰太宗留下的遗迹——那面刻有‘翰海为镡,天山为锷’几字的的石碑。

    可惜的是这石碑早已损毁,被蒙兀人轰成了碎石。

    需要仔细翻寻,才能从那些碎石上寻找到字迹残片。

    李轩早就知道这刻字已经损毁的事情,所以倒不觉失望。他到擒胡山,主要还是看这里的地形地势,还有这里的战场遗迹。

    之后他就又率军继续往乌兰巴托方向进发,而在越过了瀚海之后,李轩只留下蓟州镇五万卫所军驻守擒胡山,其余麾下六十万大军继续西进。

    他们不再以长蛇之阵行进,而是往南北两个方向展开,形成了宽达一百多里的扇面。

    他们循着草原中的河流与溪泉前进,扫荡着临水的所有肥美牧场。

    此时一些鞑靼部依然没能及时撤离,晋军沿途扫荡,竟然擒获了高达三万人的鞑靼部众,还有百多万头的牛羊。

    李轩践行了他对商弘发下的豪言,凡是俘虏的鞑靼部落,一律斩其首脑,分其牛羊,编户齐民。

    就在晋军抵达克鲁伦河南畔,距离乌兰巴托不足七百里的时候,李轩收到了绣衣卫的军报。

    ‘也先’在乌兰巴托聚兵六十三万,与草原南北一百多位万户歃血为盟。

    据说这位蒙兀太师取得了绝大多数蒙兀头人的承诺,只要他能率领蒙兀人驱除外侮,击溃汾阳郡王李轩为首的晋军。

    那么这位出身‘绰罗斯’家族的英雄豪杰,就将取代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成为大漠南北所有蒙兀人的大汗。

    李轩对此却不甚在意,只因这个时候,那座位于虚空之上的‘周天星斗大阵’,已经完成了《聚变核炉》的所有运算。

    7017k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