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到了逃荒的人何等疯狂,而且这还是没有深入灾区时候的见闻,已经尚且如此。
开国三百来年,除了太武皇帝在位时有着特别糟糕的记录,贞观纪元以来,最狠的灾年,就是元年二年三年。
但即便如此,也顺利过来了,贞观六年就打残了突厥。
然而最近的几年,柳璨简直觉得魔幻,任何一年放到贞观纪元初期,只怕文皇帝再怎么逆天,也扛不住这样的毁灭性打击。
幸亏有大量的视频积累,也幸亏还有大量的工厂能够加工生产各种民用品、必需品。
柳璨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到,工厂、工业、工业生产活动对人类抵抗灾害的重要支撑。
然而光有工业能力,显然也是不行的。
他其实悄悄地算过一笔账,按照江淮省、山东省、江东省的生产能力,几个发达城市的产能,足够保证平稳渡过“中央核心区”的饥馑。
偏偏没有。
工业产出在最后一步,分配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偏差。
为什么?
柳璨懂的。
他少年时代并没有沾到柳公权的光,他祖父柳公器跟柳公权,也只是族兄弟,差了很远。
发迹之后,不管是有意无意,柳公权的光环加持,让他享受到了“河东柳氏”的便利。
以至于,差点忘记自己原来不是柳公权的子孙,倘若没有发迹,他大抵上,就跟江淮省的那些灾民,其实是差不多的。
谁敢说那里没有“扬州魏氏”之后呢?说不定魏征的直系传人就在其中。
高门大户,早晚也是要分个高下,分个贵贱的。
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竟然以高贵自居?
柳璨心中是非常羞愧的,但是看到安仁县这小小的地方,竟然蓬勃发展,顽强地创造出来各种简陋的工厂,他竟是极为的高兴。
唯独有些遗憾的,大概就是当初应该稍稍地把长沙的优质装备,截留一些下来,如此的话,王角也要省力的多吧?
这个年轻人,可以的。
“他们这里的冲压车间,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