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长,来了一批武汉佬,说是送货的,我看过了,都是新式的步枪。”
“你鬼扯个什么,新式步枪?能多新?”
豫章县的县北营地,郭威除了整训,还根据“劳人党”的规划,在这里平整土地、开荒春耕。
地是“无主之地”,是“劳人党”赎买下来的。
说是“无主之地”,是因为原先地主都跑了;又需要赎买,则是因为“灾荒”当头,几千亩地留着也是白搭,所以组团卖地的不少,价钱也极低。
主要也不是耕地,是荒地,因为没有修整过,所以十年一次轮耕都轮不上。
豫章县本地的大户自有良田,大多都算是各家的“祖产”,却是很少对外出售的。
“劳人党”管吃管住一年,基本就能拿下这些荒地。
开荒重点是用人,还有各种工具的消耗。
但是“进步一号”锅驼机的改进版也出来了,省了不少事情,再加上“湘义军”自有的军工厂其实就是“劳人党”的机械厂马甲,农具生产的产量,倒是一点都不愁。
在“减租减息”的基础上,又发动工人搞“自救生产运动”,大规模开荒的个人意愿、集体意志也就有了。
再加上工具的供应、后勤的保障,以及“湘义军”第一军的保护、参与,豫章县的开荒相当成功,还趁着冬季,直接开挖了一条干河。
干河主要用处,就是引湖水、江水来灌溉荒地,一万亩水浇地,就算没有化肥、农药,夏粮毛收个一百万斤问题不大。
贞观三百零三年可能吃得不好,甚至可能吃得不饱,但饿殍满地,至少在豫章县,是不可能的事情。
本地外逃的百姓,也是热情上来,有想返乡的,也有犹犹豫豫的。
毕竟,整层如何,实在是不好说。
不过随着第一军在豫章县的县北组织生产,就有了一个“自救生产运动”的一号农场,农场账上有一万四千多亩地,按照“劳人党”的规定,可以租赁给失地农民、失业工人进行种植。
收成以百分之二十产量为“灾期”租子,等于说就是“二八分账”,因此一号农场的这些外租出去的田,又被称作“二八田”。
但实际上一号农场有个公示,就是“劳人党”党产之下的农场,在度过“灾期”之后,租子就会降到百分之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