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官员,宋希濂拿出了治军的威严:“连夜迅速组织运兵的车辆,军情如火,不管军车民车,全部拉上来运兵,凡不懂事的一律军法从事!”瞌睡立即给吓醒,官员们不敢一丝耽搁,当夜一支上百辆的杂牌车队上路了。
第71军第36师连夜沿滇缅公路疾行,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向着滇缅边境挺进。
一夜疾行,第36师于5月5日上午赶到惠通桥,正好赶上日军的先头部队。并成功的阻击日军,这才稳住了怒江的局势。
防御怒江这两年来,他的部队不仅坚守东岸,同时还派出两个师潜西岸打游击,在腾冲建立了敌后抗日政 府,这一切,所有的一切也是有目共睹的。
龙陵之战不能速胜,难道是他宋希濂一个人的责任吗,难道就要怪他一个人吗?滇缅公路不能,后勤不济,日军大兵重围龙陵,以一支粮弹不足的军队,与骄横的日军打了这么久了,已经尽了力了。
宋希濂感到十分委屈,他烦燥地一挥手,会议只有散了。
宋希濂只得怏怏地回到重庆,向陆大将官班报到。
两年多的滇西守卫,特别是近几个月的浴血奋战,所有的功劳与苦劳都被一纸抹去。他想要申述,但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了,三天之内必须交权,同时必须在这个时间内离开龙陵。看着这些战火烧焦的土地!他曾发誓要在这里建功的,现在却把这个机会让给别人。
在离开龙陵前,他以第11集团军司令的名义向重庆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发出长电,讲明龙陵战事三个月以来的困难情境和主观努力的成效,最后申明:“我各官兵含辛茹苦,浴血奋战,所得之战果,实有不容埋没者......”但这些申辩在这时显得更加无力。不过,他指挥的第11集团军经过前期的艰苦战斗,为第三次反攻龙陵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这是不争的事实。
宋将军与军功章别去了。
龙陵这个无围墙的滇西小镇,有多少英雄为之捐躯、流血、洒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