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唱的京剧对嗓子的要求很高,杨涵接下来要唱的这一首小曲儿,就简单多了。
“桃叶那尖上尖,柳叶儿遮满了天……”
都不用带伴奏,杨涵给女儿展示了一把什么叫“开口脆”!
他那独特的低沉嗓音,很抓耳,让人听得都忍不住哆嗦了一下。而这种自带共鸣的戏腔,更是让杨涵用清唱的词唱出了这个曲儿婉转的韵律!
“在其位的这个明啊公,细听我来言呐,此事哎,出在……”
京城小曲的种类繁多,但像这一首就有点偏戏曲的风格,甚至可以说这些小曲也是各路戏曲的一种演变。
杨若伊对戏曲了解不多,甚至她也不太懂乐理层面的东西,但她能听得出父亲唱这个小曲里面蕴含的音乐趣味——围观的老爷子们都在听故事,杨若伊却对爸爸的“唱”,听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
像“在”其位、这个“明啊公”、细听我“来言呐”,还有前面的桃叶那“尖上尖”,一个又一个复古但听起来又有那么一点小清新的转音,让杨若伊听得忍不住摇晃起脑袋,那精神振奋的样子,像极了看到喜爱的动画片的小朋友。
《探清水河》,这个京城小曲其实讲述的是一个为爱殉情的悲剧故事,这里面有着很浓厚的旧时代背景!
杨涵之所以唱这个小曲儿,也是知道在座的这些六十多、七十多岁的老爷子都经历过过去那个苦难的年代,知道这个故事的时代感或许能让他们找到幼年时候的记忆——也就是所谓的共鸣。
这不,坐在最前面的符泰宁就听得津津有味,脑袋摇晃着,有种上个世纪大家搬着小凳子去听戏剧的那个味儿了!
但同样是摇头晃脑,杨若伊的摇头晃脑明显不一样。
她才十六岁,哪里听得懂这么复杂的爱情悲剧?别说《探清水河》了,就算是拿经典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的故事来给她看,她也不会有多大的感触——顶多是觉得为爱殉情很震撼,不会去想为爱殉情值不值得,不会去考虑这个悲剧发生的时代背景……
是的,杨若伊都没有怎么听明白歌词里讲述的故事,她其实是沉醉在了这个小曲的旋律和爸爸的演唱方式上!
不知道什么时候,杨涵已经放下了手中茶杯,也不知道从哪里接过来一把纸扇,折叠着用虎口握住,轻轻地在手上打着节拍。
“太阳落下山,秋虫儿闹声喧,日思夜想的六哥哥……”杨涵唱着,手中的纸扇还挽了一个花,嘴角轻轻咧起,微笑地露出了一排白净整齐的牙齿。
似乎还带上了词中深藏的一抹娇羞的味道,当然,这个娇羞是不明显的,杨涵的表现也是一层叠一层,你能细细品得出,但又不会觉得很突兀、很油腻!
这种对音乐的代入是很干净的,就好像听京剧的人沉迷于台上演员对角色的诠释一样!当然,杨涵这样优秀的表情管理,也不是普通的戏曲爱好者能做得出来的!
如果有厉害的评委老师看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