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血肉磨坊
哎,刚写出来的。怕赶不及,没存稿真心痛苦。大家来点儿票安慰下老黯充满忧郁的心吧。
一个大战役,一次大决战,势必会有一个前线最高统帅。
律策之战乃是西南,东南,东北三大战线,尤其需要军令一统,尤其需要一个最高统帅。大律迟迟没有公布最高统帅,实在是一个让外界感到惊讶的事。
不过,律帝悄然亲临前线,为战略之争做出了一个结论。统帅的人选,也终于出来了。
北陆侯出任最高统帅,武侯出任副帅,夜放天走马上任西南战线,即西南方面军的统帅。三代名将集结在律策战场,端的是光芒万丈。
除了夜放天,这份名单基本不出意料。夜放天是副都督,能担任西南战区统帅,显然是被破格提拔,大律栽培这一代将领的意思很明显。
北陆侯和武侯的消息,就像涟漪,悄然无息的荡漾开。
连续三代的头号名将出马,也能看出,大律有多么重视此战。
北陆侯和武侯盛名之下,北策军不少将领都颇有忐忑之心。并不夸张的说一句,当世所有正在服役的将领,全部都研究并分析过这两位的若干战例。
北陆侯这个五百年来唯一被公认为九洲第一的头号名将,积威太重了。
不过,很快的,北策将领和外界,渐渐发现,并认为,也许北陆侯老了。
公认战略战术,皆为最高水准的北陆侯上任以来,表现平平。不能说是毫无作为,作为一个普通名将的表现,是足够了。但作为第一名将,显然表现太平庸。
北陆侯上任后,要求东南和东北两线,尽量配合西南线发动全线进攻。
攻防之中,实在没有任何表现。
也许是心理震慑太大,北策很多将领亲自经历了这种巨大的落差,从一开始的恐惧,很快就变成了轻蔑。
北陆侯又如何?他老了。现在不是他的时代了,是我们的时代了。
王策察觉部将的心思,三申五令的呵斥两遍。不少将领稍微收敛,不过,仍然多少怀有几分轻视。于是,王策也懒得理会了。
“对面在搞什么?”
同样,这是王策的些许疑惑。北陆侯出任统帅,没有太大的动作,和北策军依然是战场拉锯,打成了阵地战。
今天你推进一点,明天我就反攻过来。就像王策印象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和法军的前线。
壕沟,阵地,绞肉,中远程“炮火”等等,构成了一个血肉淋漓的血肉磨坊。主攻西南线,大律军和北策军在这一条长达四百里的战线上,拼命的堆积生命,进行冷酷残暴的绞肉战。
平均每三天一次大规模攻防,三天一大打,一天一小打。
短短二十余天,大律西南军伤亡超过五十万,北策军(含北唐军)伤亡二十万,乱世军团伤亡十五万,炮灰军团损失一千三百万。
不计战灵军,平均每天伤亡超过三万人。照这么下去,不消一年,双方投入的所有兵力,都会死光光。
短短二十来天,整个西南线伤亡之惨重,震惊天下。
冰雪在三月就已融化,露出了春天的绿色痕迹。
王策走向前线,忽然抬起脚,从脚下折了一朵不知何时茁壮长出来的小野花,拈在鼻子前嗅着淡淡的野花香味。
回首扫视,身后管缙云和韩邑等两地将领都在西南线。
王策不想批评他回来之前,北策军干得如何。不过,他接管之后,首先做的,就是召集所有高级将领,公开阐述了战事在未来会出现的艰难,也公开阐述了自己的作战思想。
随后,就是一系列的战略,以及相关人事调整。
此前,北策军兵力分散在三面,被动防御。王策接任后,要求主攻西南,东北以防御为主,东南以防反为主。
东北线,迎战的是来自大律东北和北方两府,在过去常年与蛮子作战,是战斗力最强大的两府。
不过,和北唐相似。大律平定蛮国之后,战略方向改变,做了一系列的军事调整。北方府沦落为最次要的防区,东北府迁移南下,靠近北策府。
大律北方两府精锐早已被调入南方,剩下多数是入伍没几年的新兵。东北线反而承受的军事压力,是最小的。
于是,王策任命钟云寂郭少潜,马跃和卓昊等坐镇东北线,统辖六个军团,七十万大军。面对大律东北方面军一百五十万。
从某些角度来说,东南线的重要性,甚至在西南线之上,也将会承受更大军事压力。于是,王策任命颜鼎为东南线统帅,一样是六个军团,七十万大军。对面的大律东南方面军则只有一百万。
颜鼎善守,并已表现出相当出色的战略能力,以及大军团作战能力,由他来坐镇东南,是最稳妥不过,也是王策最放心的。
王策亲自坐镇西南线,统辖八十万混编联军,因这些日子的绞肉战,已是只剩下约六十万了。
西南线直接面对的是,目前仍旧超过二百五十万的大律西南方面军。此外,也被一半的大律东北和东南两线夹击。
这就是王策此时面临的战局。
……
……
其实,此战和南北之战,有很大很大的不同。
南北之战,战场横向一度长达一千里。不过,那战线差不多是一条直线,当时的上阳军和北唐军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