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八章 华夏民族的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水区(水深1米左右)面积广阔,礁盘宽大,经过疏浚深挖建设后已经可以进出大型舰艇。

    由于有一圈完整的环礁阻挡,礁盘外风浪无法进入泻湖,一直是渔船的避风良港。

    因此,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心施工,黄岩岛被打造成集空海陆三位一体的军事基地。

    更独特的是建立了两个浮岛式海上后勤基地,一个是民用基地,一个是军用基地。

    浮岛式民用后勤基地其实是一座可移动的海上城市。

    浮箱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每个长30米,宽10米,深5米。

    将浮箱连接起来,形成5公里长、3公里宽的浮岛,自然,接口平滑连接可成为一条长度为4000米的跑道。

    里面加设多层装甲防护舱,装甲与装甲隔开一定距离并充填能量衰减物质等。

    即使一半浮箱被击穿,军用基地也不会沉没。

    浮岛上部的机场跑道是装甲化的,而且是模块化的,被炸坏的可以快速更换。

    建立了中沙群岛警备司令部,其部署是

    1个海军陆战队营,1个雷达站,1个包括5艘船只的海上巡逻队,1个包括3架海上飞机,5架直升机的飞行中队。

    其主要职责是为渔业生产提供保障和服务。

    此外,在南中国海的岛礁开始建立简易码头,主要还是为了渔业生产提供保障和服务。

    1975年7月12日上午9时许,这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华夏联邦180艘渔船自发组成2个编队6个小组的捕捞船队,从南宁出发前往南中国海海域开展捕捞生产活动,该航次作业时间约20天。

    由于是首次大规模的捕捞船队,各报的记者闻风而动,纷纷随船采访。

    15日晚7时,赴南沙群岛渔业捕捞船队行驶在南海的星空下,吃过晚饭,g-1320号船的船员们三三两两地来到甲板上,或席地而坐谈天说地,或站在船头举目远望,大家享受着海风带来的清凉。

    船长林子天此刻依然站在驾驶室内,密切注视着前方的海况及船队的状态,“这次出海,我们船是整个船队的带头大哥,责任重大。”

    林子天说,“g-1320号船去年建造并下水,今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是一艘较新的渔业综合补给船。”

    船虽新,但船长却是个老航海人,“我1932年出生,14岁就出海,你算算我在船上多少年。”

    g-1320号船全长83米,宽13.8米,排水量3000吨,最高航速12节,载重近2000吨。

    共有60个床位,船舱共有5层,1楼至4楼主要是船员和工人居住的房间,5层是驾驶室。

    “出远海安全第一,我们的操作设备有三套:自动、手动和水动。”驾驶员林谋琰指着驾驶台上的多个屏幕介绍。

    “ais自动识别系统可以识别过往船只,卫星导航仪能清楚地看到船只经纬度、速度和距目的地海里及时间,水深仪保证船只不会搁浅。

    还有雷达和火灾报警器,都可以保证航行安全。”

    船长林子天说,目前船上共有两种通讯设备――对讲机,卫星电话。

    “对讲机在海上使用,范围只有100海里内,卫星电话就是全球范围了,使用方法和普通电话一样。”

    船主林子巍这次亲自跟船出海,对船上的设施如数家珍:“这艘船的最大特点在于可以海上鱼品速冻,有了这个,渔民就不用奔波运送鱼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