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29日,是个星期六。
那天凌晨,天上没有月亮,阵地上一片漆黑。
0时20分左右,正在夜间潜伏观察的老蔡发现,阵地前方的草木有响动。
其实,草木发出响动是很平常的事情,风吹过,野生动物经过,草木都会发出声响,一般人很难辨别。
接受采访时,老蔡告诉记者,如果是林间的小猴跑过,草木响声是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一条线,并且声音是一过性的。
但那天的响声明显不是,响动很轻微,时响时止,一定是人。
老蔡立即组织部队进入阵地。这时,敌人距一号警戒阵地的第一道战壕已经很近了。
就在敌人忽然出现在阵地前时,从战壕里飞出了数十颗手榴弹,在阵地前炸成一片。
爆炸声中夹杂着人的叫喊声,不用问,那是敌人的动静。
与人们想象的激烈的战斗场面不同,一号警戒阵地上真正的反偷袭作战,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刺激,这主要是实战反偷袭中,战士们使用的武器比较独特。
一般作战中,士兵战斗主要靠步枪和机枪,但在反偷袭作战中,战士们主要靠的是手榴弹和定向雷。
夜间作战,最忌暴露目标,枪在夜间发射时,枪口的火焰会暴露自己的位置。
再者,偷袭的敌人躲在暗处,战士们也没法瞄准,只能对着有可能藏敌的地方扫射,击中敌人的概率不高。
然而实战中,只要你的枪开火,几秒钟内敌人的子弹就会射过来。因此,用枪打风险太大。
手榴弹就不一样了,手榴弹出手很难被发现,飞到敌人跟前一炸就一片。
特别是战士们根据老蔡事先制订好的反偷袭方案,有组织地投弹,杀伤效果更好。
在一个小范围内,集群手榴弹比炮火支援的效果还好,因为手榴弹效果好,战士们也特别偏爱这种武器。
在战壕内,战士们挖出了一些大小不等的储物盒,里面塞上几枚已经拧开盖的手榴弹。
战位上,也摆放着一箱箱手榴弹。在当年的一张相片中,记者发现老蔡的胸前居然也别着一颗手榴弹,这颗手榴弹的用途,人们可想而知。
打手榴弹也是很有学问的。
其中第一要注意的,就是防敌反投。以往投弹训练,按要求是战士将手榴弹拧开盖,把拉火环钩在小拇指上,然后投弹。
由于当时使用的木柄手榴弹没有碰炸引信,这种投弹方式往往造成手榴弹落地却还没有爆炸,容易被敌人反投回来。
于是,前线的战士们投弹,都是一手持弹,一手拉开拉火环,等上瞬息再出手。
这样一来,手榴弹不仅不会被反投回来,而且是往往刚飞到敌群上空就凌空爆炸,杀伤力陡增。
但可想而知,这种投弹方法对心理素质和战斗技能的要示是很高的。木柄手榴弹标称是拉开拉火环3.7秒后爆炸,不过实际上每颗弹时间相差甚远,最短的拉燃后2秒就炸了。
战士们在战斗中发现,同一批次的手榴弹,引爆时间基本一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