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国的战时总统罗斯福是那种玩弄美国式选举政治登峰造极的民主政客,对戴高乐那种如圣女贞德和波拿巴将军般的传奇性独裁领袖怀有极其强烈的政治偏见。
罗斯福认为戴高乐未经法国人民选举授权,无权代表法国的利益。又因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二战初期的迅速溃败和对纳粹德国屈膝投降,罗斯福根本不愿意承认法国的大国地位。
他本打算在战后把法国作为一个二等国家甚至是附庸国家来对待,一度还有过占领和肢解法国本土的计划。
正是主要由于罗斯福的反对,法国被排斥于安排战后世界命运的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之外,对战后世界大势的规划毫无置喙的余地。
因此,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期间,戴高乐就不得不借助苏联的力量来维持法国的大国地位了。
1944年12月,作为法国临时政府首脑的戴高乐访问了莫斯科,戴高乐莫斯科之行最大的收获是签订了《法苏互助同盟条约》,这一条约提高了法国和戴高乐本人的地位,这也是戴高乐第二次领导法国后,建立法苏特殊关系的重要因素。
尽管戴高乐心比天高,但形势比人强。
战后的法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法国不得不依靠美国援助才能复兴经济和在印度支那进行殖民战争。
法国统治集团无力推行独立自主的大国外交政策,更无力对导致法国在战争中彻底溃败的第三共和国体制进行改革。
在这种大势下,强烈反美和反传统政党政治的戴高乐不得不辞去临时政府总理的职务,隐居乡间长达十二年之久。
直到在阿尔及利亚殖民战争引发的全国性危机中,戴高乐顺天应人,再次出山执政,拯救法国,并开始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大展宏图。
对于战后的法德关系,戴高乐早有惊人之思。
当二战的最后关头,德国败局已定时,纳粹德国领袖之一希姆莱非正式地给戴高乐寄来一份建议书――“您胜利了,戴高乐将军!如果人们知道您运怎样开始的,耶么人们就应该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但是,您现在应该怎样办呢?依靠盎格鲁-撒克逊人吗?他们将会把您当作他们的仆从,还会使您受辱。您要和苏联合作吗?他们将会把自己的法律强加给法国,还会清理您本人。……唯一能使贵国走向光荣和独立道路的,就是和战败的德国取得谅解。……如果您克制复仇的思想,抓住今天历史所提供给您的良好机会,您将成为永垂青史的最伟大的人物。”
戴高乐在其回忆录中承认,这一建议对他在日后决定推行法德和解政策时,是有重大影响的。
虽然在二战结束后盟国商议处置德国时,戴高乐曾经力图仿照均势外交的创始人,十七世纪法国红衣主教黎塞留的故技促使德国永久分裂为几个小国,但遭到了美国和英国的强烈反对。
法国的自身实力也不足以强行推行这一主张,因此戴高乐不得不放弃这一传统的法国外交梦想。
当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